制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策略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秦汉时期以来,珠三角地区就是重要的蔗糖进贡之地。从传统手工制糖到近代机制糖厂,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花齐放,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手工转为机械,从薄弱到雄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制糖的重要历史记忆。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新型产业替代,制糖业也不例外。在甘蔗减产和食糖市场开放的多重作用下,属于传统型行业的制糖业已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逐渐衰弱,渐渐退出珠三角地区。退出过程中,大部分的制糖工厂被转卖,破产,拆除。珠三角地区的制糖工业历史悠久,在近代中国发展和新中国工业化上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随着城市范围扩大,这些老旧工厂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圈,对于其“除去”和“留存”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制糖工厂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条件不同,在如何保护制糖工业遗产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其保护和再利用的程度也相差甚远。本研究通过调研珠三角部分糖厂的厂区空间、糖厂居住区、工厂车间和内部结构,通过对比世界主要产糖区的其他制糖工厂案例,提出珠三角地区糖厂的独特性。再结合国内外多个制糖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案例,提出了部分可以借鉴的方式。考虑到珠三角制糖工厂分布广泛,对单个工厂的保护只能造成其他小型糖厂和经济发展较弱地区失去对其制糖文化的保有机会,笔者又将可借鉴的案例范围扩大到整个工业遗产的保护范畴,通过分析德国鲁尔区在区域整体振兴过程中,是如何保护其广泛分布,内容不同的工业遗产,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的独特文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珠三角地区在制糖工业遗产区域式、整体式保护的契合点。它可以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同城化经济作用下,资源配置、资源优化和互助互补的发展模式,并充分考虑珠三角区城镇空间发展在边缘地带(制糖工厂原先基本处于这种城镇边缘地带)对其新城镇空间较高的生态环境要求,进而提出由政府引导推动制糖工业遗产保护官方机构建立,再利用结合新城区的社区化和景观化,将其作为新城镇空间多样化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讨论了使其方案具体化的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的几大因素以及当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具体对策进行探讨。
鸡肝作为一种低利用率,高蛋白含量(20%以上)的禽类副产物。但因其具有特殊的气味而被广大消费者难接受。因此,除了鸡肝部分被鲜食和少量深加工外,大部分经过简单加工成动物饲料,未能被深度开发,不仅造成蛋白资源的浪费,还污染了环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鸡肝为研究对象,通过美拉德反应对鸡肝蛋白进行改性,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同时探索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风味物质的形成和生物活性的变化,为鸡肝在食品加工
节能,不仅仅有益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声誉以及形象,更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工业电气节能的原则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工业节能的途径。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正常施工和安全使用,对建筑物需要进行定期的沉降监测。结合某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实践,利用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方法对该高层建筑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来详尽地反映监测点的沉降变化;(2)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测得的累积沉降值之差不超过0.5mm,说明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所测得的数据能够达到传统人工测量方法的精度,能够真实可靠的反映监测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应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涌
晋阳污水处理厂主干管污水中途提升泵站,为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地下主体内径为33.3m×23.2m,池壁厚1.2—1.5m,沉井总深度为17.78m,其顶面标高为±0.00m,刃脚底标高为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成果检验标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综合对比,结合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践分析,并对加强和推进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建设提出合理性建议。
本文以江西共青科教城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高校园区规划建设中,通过整合高校园区与城市的资源,在高校园区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利用、绿色生态等方面做了适当的分析,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