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艺术与传播的关系日趋密切,建设艺术传播学已成现实之需,这就意味着寻找与艺术传播研究相关的思想资源将成为必然之需。杜威论著当中包含大量关于艺术传播问题方面的真知灼见。美国社会“庞大”物质基础与“贫乏”精神建筑之间的“分裂”,人类交流的“阻滞”,社会发展当中共同体的消失是杜威思考艺术传播问题,孕育艺术传播思想的逻辑前提。杜威以克服上述问题为基点展开理论思考,从而发展出独特的艺术传播思想。学界很少注意到杜威是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核心人物这样一个传播学史实。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的第一重内涵表现为运用传播思维理念解决艺术难题的理论探索。杜威以传播的视域来考察艺术,提出艺术的社会传播本质论。在对几种代表性的艺术起源学说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杜威提出艺术发端于人类共同生活交流之中的观点。杜威认为艺术发展离不开其所处传播环境的影响,良好的交流环境可以为优秀艺术作品的出现提供契机,为艺术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杜威以传播学的思维模式与逻辑框架来审视艺术的范围、功能等问题,运用传播场域的范畴为艺术范围的厘定提供出一个理论参照系。杜威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艺术作品被远距离地移置到其他传播场域已成常态,这会进一步弱化艺术的功能。杜威还揭示出艺术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它是经验发展为圆满经验的过程,究其实质而言是艺术家与受众关于审美经验的共享性互动。社会因传播而存在并且就存在于传播之中是杜威提出的重要传播观点。杜威认为传播究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共享性的社会互动,传播建构起人类的社会联系。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的另一重内涵在于,以媒介视域进行的艺术考察。杜威对艺术生产与媒介技术、艺术媒介的特性、艺术媒介与文明传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杜威认为艺术生产与媒介技术不可分割,艺术生产是艺术家利用媒介技术对日常生活所做的一种创造性探究。杜威对艺术媒介进行了跨视域的审视,认为艺术媒介要比新闻媒介更为自由,因为艺术家是有着“自由”精神的个体,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艺术作品可以为受众提供更深层次的社会真实。基于此,杜威提出艺术是现实社会语境中唯一的、人类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媒介的观点。杜威还考察了艺术与文明传承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媒介在文明传承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传承文明的理想媒介。杜威认为人类以艺术为媒介不仅可以建构起良好的纵向性社会联系,还能够有效克服日常交流的“阻滞”,增进理解,艺术传播可以有效地起到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明遗产的作用。杜威认为现代媒介技术条件下所生产、传播的大众文化产品对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力造成了不良影响,大众文化不可能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可以促进人类思维水平与创造力的提升,推动共同体发展,使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的共同体”方向迈进。杜威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系列独特的艺术传播思想是与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范式以及视域密不可分的,这些方法、范式与视域也一并构成杜威艺术传播思想的重要遗产。它为我们今后开展艺术传播研究,建设艺术传播学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与思想镜鉴。杜威艺术传播思想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在研究当中要对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瑕不掩瑜,杜威艺术传播思想虽不完美,但是它却可以为艺术学难题的破解与艺术传播学发展拓展出新的理论空间与丰富“想象力”。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建设“交通强国”是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每个用户都成为了交通信息的贡献者,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来规划路线、在线叫车、搜索目的地等。大量的基于位置的数据由这些设备和应用程序每天生成,包括在线订单,轨迹信息、地图查询数据和带地理标记的签到数据等。这些超大规模的多源数据在云端进行处理和融合生成城市全时段,无盲区的交
研究背景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针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近年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胶质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未见明显改善,长期生存患者更是罕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胶质瘤的诊疗效果。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望为胶质瘤提供精确的诊断和高效的治疗。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研究背景: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有显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慢性疼痛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慢性疼痛患者的多项认知领域,包括注意力、学习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决策能力,均受到损害。有研究表明约2/3慢性疼痛患者表现出注意力中断、工作记忆过程受损。动物研究也证实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存在记忆损伤。尽管临床和动物研究均表明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问题是制约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小气动加热和做好热防护设计成为实现飞行器长时间航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为了揭示高超声速气固界面能量输运机理,并提出针对气动加热和热防护问题的高效解决方案,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碰撞理论研究了高超声速气固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界面能量输运过程的调控方法。实验方面,本文研究了热防护材料中石墨在不同厚度下的热导率以及热导率的调控方法。具体如下
燃烧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准确可靠的火焰温度监测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保证生产安全。同时,火焰三维温度分布的准确测量既是燃烧过程机理研究的基础,也是燃烧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基于火焰辐射光场成像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具有非侵入、响应时间短、系统简单、不需要信号发射装置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开展了基于光场层析成像的火焰三维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为开发可靠的火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由光学微腔和机械振子组成的腔光机械系统在实验上取得显著的成果和突破。同时,随着人们对腔光机械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量子信息处理、光子器件、精密测量、新型激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应用优势。因此,腔光机械系统在理论及实验上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中,基于腔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知识,我们研究了混合腔光机械系统中的光学非线性特性,并基
超表面通过局域微结构的精细设计,可以获得天然材料无法具备的独特电磁性能。基于超表面灵活自由的结构设计和电磁调控能力,本文围绕涡旋波束和高定向波束的生成及其极化控制,展开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1)基于各向异性超表面实现了点源激励下线极化球面波转变为任意极化的涡旋波。通过改变正交线极化波初始相位差,可以实现对出射波的极化状态控制,并通过对不同空间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差异进行补偿,最终
超材料是一种亚波长尺度下可人为设计的电磁结构,通常具有周期或非周期的排列形式。早期超材料研究的广泛流行起源于其带来的新奇电磁特性,如零折射率、负折射率、负的相对磁导率等。这些自然材料不具备的特殊特性引发了国际上关于超材料众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吸波器、隐身与幻觉设备、异常反射及异常折射等新颖电磁现象与装置。不同于早期复杂的三维结构,超表面作为超材料的二维形式,凭借其低剖面、低损耗、易加工等优势
“体式”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门类、类型、体裁、风格等涉及体制与样式问题的总体概括。本文以史为线索,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体式问题。中国古代艺术体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构成与理论表达方式。本文针对艺术体式理论的论述是以四个结构层次为划分依据,从五个理论维度进行阐述。四个结构层次分别是艺术门类、艺术类型、艺术体裁以及从体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风格;五个阐释维度分别是物质媒介与艺术语言、形制规范、名家样式、地域风
元大都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以其自身特有的蒙古游牧文化结合中国传统规划方法,不仅创造了独特的空间格局,而且它的规划、建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明代都城,同时奠定了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本论文利用计量史学界对元尺长度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地亩划分模式、基于北京城道路空间格局,通过尺度还原和史料释读分别还原出东西15里、南北16里、钟、鼓楼和宫城位于元大都中轴线和东西向大街交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