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问题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国人思想逐渐解放,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批思想敏锐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孰为主客体的关系进行探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深化为对整个教育中教师、学生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讨论,到90年代中期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这场教育思想启蒙使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普遍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并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主体性原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教师主体性被忽视、大学生主体性发挥流于形式等新的问题。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现代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本研究结合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以及运用多种方法,对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首先,通过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主体性原则,并阐明中西方近现代德育主体性思想发展进程,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其次,深入剖析主体性原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价值,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再次,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的总体表现,既阐明了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取得的成果,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表明问题的成因,进一步深化了目前主体性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的认识;最后,提出具体的举措,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大学生自觉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五个方面,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