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与不锈钢、钛合金等传统医用植入金属材料相比,镁及镁合金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比强度与人骨最为接近,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新型骨科植入材料。然而纯镁的标准电位较低(-2.36V),在含有侵蚀性离子(如Cl-)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快速腐蚀,形成大量氢气,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表面改性是目前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一种有效途径。Mg(OH)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本文利用原位水热
【基金项目】
:
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不锈钢、钛合金等传统医用植入金属材料相比,镁及镁合金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比强度与人骨最为接近,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新型骨科植入材料。然而纯镁的标准电位较低(-2.36V),在含有侵蚀性离子(如Cl-)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快速腐蚀,形成大量氢气,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表面改性是目前提高镁合金耐蚀性的一种有效途径。Mg(OH)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本文利用原位水热法通过调控水热处理工艺在纯镁表面获得了致密堆积的Mg(OH)2涂层。在此基础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借助于本论文合成的含多重氢键的有机硅烷实现硅烷涂层与Mg(OH)2涂层的良好结合,在纯镁表面制备了 Mg(OH)2/有机硅烷复合涂层,研究了硅烷浓度和涂覆次数对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影响,取得以下结果:(1)研究了水热温度、时间和pH值对Mg(OH)2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140℃、3h、pH=11时Mg(OH)2涂层由简单堆积的六方片状颗粒组成,150℃、5h、pH=10时涂层组织为致密堆积的自组装笼状编织结构,170℃、2h和pH=9时,涂层未完全覆盖基体,组织形貌为弥散分布的不规则球状颗粒。电化学结果表明,150℃、5h,pH=10条件下制备的试样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腐蚀电位最正,耐蚀性最好。通过分析水热温度、保温时间和pH,从膜层生长动力学角度讨论了水热条件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中温、长时、中度的碱性环境中Mg(OH)2颗粒具有最佳的生长动力发生自组装形成均匀致密的组织结构。(2)在最佳水热法工艺制备Mg(OH)2涂层的基础上,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纯镁表面制备了 Mg(OH)2/有机硅烷复合涂层,并以单一硅烷涂层作为对照,研究了硅烷溶胶浓度及涂覆次数对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表征表明,硅烷涂层为无色透明状,对Mg(OH)2涂层的组织形貌无影响,对复合涂层组织形貌表征时仍能观察到自组装笼状编织结构的Mg(OH)2涂层。结果表明,溶胶浓度为20%、三次涂覆复合涂层的结合力为65.6N,接触角为113.99°,腐蚀电位为-1.34VSCE;溶胶浓度降低为10%,三次涂覆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结合力为71.4N,接触角为135.49°,腐蚀电位为-1.27VSCE。
其他文献
由于目标检测与视线追踪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该项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检测和追踪的精确度,其应用已经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开始在众多领域占据极大的应用前景,例如人机交互、疲劳检测、航空交通等。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人机交互技术运用不断地广泛,其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手动的控制操作涉及到的技术,而是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充满互动
给水设计秒流量直接决定着室内给水管网管径的大小及水泵的流量、扬程。若给水设计秒流量大于实际所需流量,则会造成整体管径过大、水泵流量过大,能耗因此而增加;若给水设计秒流量过小,则会造成供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正常用水需求,造成供水安全事故。因此,探寻更接近实际用水规律的给水设计秒流量值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在何时使用何种卫生器具具有不确定性,属于概率事件
自从叶均蔚教授提出“高熵合金”概念以来,高熵合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和极大关注。高熵合金突破了传统合金的设计理念,具有传统合金所不具有的优良特性,例如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等。目前,高熵合金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研制出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高熵合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Co25Fe25Ni25Mn25)100-xCx(x=4,5,6
光三角法具有光路简单、测量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光学非接触测量中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金属表面轮廓的测量中,光三角法有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以激光为代表的激光三角法,另一种就是以非相干光为代表的光切法,激光三角法虽然测量距离远,测量范围大,但是其测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对金属表面轮廓的高精度测量,而光切法虽然测量精度高,但是测量距离和测量范围都非常小。因此本文搭建的光路想要在厘米级的测量距离和较
三维扫描测头作为齿轮测量中心或其他精密测量仪器中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测量精度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对三维扫描测头的误差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三维扫描测头的探测误差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通过具体的实验对三维扫描测头进行了误差测定,并通过神经网络对三维扫描测头的探测误差进行了预测和补偿,在CNC齿轮测量中心上验证了该算法对测头探测误差补偿的有效性。课题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探测误差分析。
超连续谱(supercontinuum,SC)光源具有宽光谱、高亮度、高相干性等特征,在光谱学、生物医学成像、工业监测、度量学、光纤通信、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军事及其他基础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主振荡功率放大器(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集成,高光束质量及高转换效率的
船舶、舰艇等在水中航行的物体,航行时船尾会出现一段波浪,这个波浪是有层次的海水层,这种海水层被称之为船舶尾流。现实的现象表明,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因为螺旋桨的转动、波浪间的撞击、空气卷吸等而在船尾位置形成气泡带,其中包含了数量众多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大小都不一样,直径较大的气泡会因为海水的压力和气泡中气体扩散而迅速漂浮,最终破裂,直径较小的气泡可以保留较长的时间。研究船舶尾流,依靠的就是对这些气泡大小
夜晚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视觉受对向车辆强光照射会产生晕光现象,一时无法看清前方路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夜晚行车中的晕光问题,本文充分利用夜视红外图像不受晕光干扰和可见光图像具有丰富色彩信息的优点,通过研究异源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达到彻底消除晕光、提高夜晚行车安全的目的。现有的图像融合抗晕光算法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图像增强算法在增强可见光图像暗处信息的同时,放大了图像中的晕
环境感知模块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属于环境感知的一部分。编码结构光技术相较于其他三维测量手段,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势,将其应用于无人车环境感知系统中,可以达到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的目的。该手段在有效规避道路行车风险的同时,对于无人驾驶在非结构化道路上的应用具有推动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基于编码结构光测量技术实现了非结构化路面形貌测量。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工作:
目前,工作于单波段的光电器件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现代仪器高速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随之兴起的多波段光电器件,具备较强的角分辨能力与能量收集能力,能够集多功能一体化,满足各波段的不同使用需求。本文主要从多波段高反膜的光谱性能、激光防护性能以及大口径薄膜的应力分布三方面入手,对多层膜体系的热应力进行建模与深入研究,继而开展三波段兼容多层膜的设计与制备工作,推进大口径基底上膜层的应力与损伤性能研究。借鉴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