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系统挖掘白光教授治疗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r)的用药规律。总结吾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学术思想,并深入探究药物配伍间的作用内涵。再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功能性腹泻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启发,同时也为开展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光教授门诊诊断为功能性腹泻且首诊有效的患者病例,共收集纳入129份。将采集到的患者病例信息、方药录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16.52)中建立成数据库。将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中进行证型分布分析和用药规律挖掘。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获取核心药物组合的作用靶点,并导入String11.5数据库中构建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运用Cytoscape 3.8.0绘制“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用R3.6.1软件对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 果:1.对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录入的129例病例中,男性有72例,占比例55.81%,女性57例,占比例44.19%。来诊患者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5.73岁。证型分析发现患者以脾胃虚弱证最多(37个),其余依次为脾肾阳虚证(31个)、寒热错杂证(30个)、肝郁脾虚证(18个)、湿热内蕴证(13个)。2.本研究共纳入中药处方129首,总计有141味中药。对患者首诊方剂中的中药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发现使用频次≥30的中药有20味,排名前五的中药有陈皮、炒白术、防风、肉桂、黄连。分析所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功效,得出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药用频次768次;五味中甘味频次最高,频次为955次;药物归经频次排名前3依次为脾经1331次,肝经778次,胃经769次;药物功效排名前3依次为补虚类550次,理气类189次,清热类184次。3.将支持度设为20%,置信度设为0.6,得到出现57个药物组合。其中排名前十的药物组合为:①陈皮、炒白术;②陈皮、防风;③炒白术、防风;④陈皮、肉桂;⑤炒白术、肉桂;⑥陈皮、黄连;⑦炒白术、黄连;⑧陈皮、白芍;⑨陈皮、炒白术、防风;⑩炒白术、炙甘草。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的“网络展示”功能,分别得到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6;支持度为50%,置信度为0.9;支持度为60%,置信度为0.9的药物间网络图。按照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复杂系统聚类算法挖掘新方,共得到25个新方。4.对支持度为60%,置信度为0.9得到的“陈皮、白术、防风”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分析。以OB(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DL(化合物类药性)≥0.18为条件进行筛选,共得到核心药组合“陈皮、白术、防风”中30个有效成分作用于91个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得到功能性腹泻的疾病靶点为5628个。得到两者的交集靶点为78个,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陈皮、白术、防风”可能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中的某些因子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作用。结 论:1.本研究收集到的患者年龄分布以中年人居多,患者的证型分布相对平均,出现最多的证型为脾胃虚弱证。2.白光教授在治疗功能性腹泻中用药以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为主。四气分析得出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五味中甘味频次最高,药物归经多归于脾经、肝经、胃经。3.通过对用药频次,以及核心组合聚类分析发现,吾师在治疗功能性腹泻中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总体以调理肝脾,健脾止泻,寒热平调为基本原则。4.运用网络药理学对“陈皮、白术、防风”药物组合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药物可能是通过调控对营养水平的反应、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以及信号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细胞凋亡等通路中的某些因子发挥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