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以严重、持续性疲劳为主要表现,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症状群,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目前对CFS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针灸治疗CFS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足够的高级别临床证据予以支持。中医治疗思路方面,CFS症状均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所致,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与“郁”,病位涉及五脏。明末医家绮石在《理虚元鉴》当中提出治虚“三本(肺、脾、肾)二统(肺、脾)”的理论,说明虚损疾病涉及多脏腑,是一种多系统功能受损的疾病,治疗中必须整体调节。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和腰部的特殊穴位,与相对应的脏腑有内外相应的特殊联系,在背俞穴施治有调整全身脏腑,调治内脏疾病的作用。《灵枢·背俞》篇说:“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所以,针刺背俞穴,可以充分体现中医整体治疗观,调动人体正气。[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疲劳综合症的疗效,在此基础上研究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系统评价: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电子检索MEDLINE (1966-2009年)、EMBASE(1984-2009年)、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4期)和截至2009年底的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VIP)。检索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or CFS,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or ME),针刺(acupuncture, acupuncture points, electroacupuncture or electro-acupuncture, acupuncture$),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根据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经验和Cochrane系统评价作者手册5.0.1版的要求,纳入针刺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2临床研究:2008年6月-2009年12月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慢性疲劳专题门诊就诊病人,共筛选198人,符合CFS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诊断,达到入选标准者60人,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研究。对60例CFS患者进行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法(非穴点浅刺),疗程4周,每周治疗5次。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及疲劳症状的改善程度,并于治疗后3个月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两组患者Chadler疲劳量表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给予随访。[结果]1系统评价:1.1检索结果共检得48篇文献,其中3篇为英文文献,其余均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中只有1篇研究地点为加拿大,其余2篇英文文献及所有中文文献研究地点均为中国大陆不同省份,其中2篇英文文献分别发表于《中医杂志》英文版及《世界针灸杂志》上。经对部分作者联系询问后,48篇文献中有15篇符合入选标准,包括2篇英文文献,其余文献因没有使用对照组均被排除。入选文献共纳入患者1629例,年龄31-72岁,平均43.1岁,疗程2-5周。1.2疗效分析结果本系统评价按照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的干预方法进行分类,并对具有临床及方法学同质性的研究合并后进行meta-分析。首先是疲劳症状方面,与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常规针刺、非穴点浅刺等在内的7种不同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提示针刺在缓解疲劳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针刺在改善疲劳以外的其他症状包括头痛(RR=1.37,95%CI of 1.07to1.75)和肌肉骨骼痛(RR=1.74,95%CI of 1.28 to 2.36)方面优于中成药组。另外,有1个研究提示针刺在改善患者精神状况的2个方面包括恐惧(SMD=-0.51,95%CI of-0.94 to-0.08)和精神病化(SMD=-0.92,95%CI of-1.37 to-0.48)疗效优于中成药组,有1个研究提示针刺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8个维度方面均优于假针刺对照组。1.3不良事件分析结果2个研究将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其中1个研究报道针刺组有2例(3.6%)患者出现轻微晕针症状,经休息、喝糖水后症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另外1个研究报道针刺组和中成药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1.4敏感性分析结果以研究所含样本量和研究所采用的CFS诊断标准作为排除依据,将1个样本含量明显偏大的(每组310例)研究和1个采用了美国CDC、英国牛津、ICD-10诊断标准以外其他诊断标准的研究从各自的meta-分析中去除后重新进行统计,所得结果均与去除相应研究之前保持一致。2针刺背俞穴治疗慢疲劳综合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2.1近期疗效总共60例患者中,有59例按照疗程完成4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1例(序号57)为外地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周因故返回原籍导致脱落,该病例未纳入统计分析。本研究共观察60例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情、病程分布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治疗4周后,根据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比较,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针对两组治疗前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9例患者,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平均降低30.1%(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平均降低15.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根据SF-20各维度得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F-20六个维度得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说明患者治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对照组治疗前后SF-20六个维度,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其余四个维度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针对两组治疗后SF-20各维度得分以及两组治疗前后SF-20各维度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各维度均有显著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根据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临床满意度比较,治疗组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共19例(65.5%),对照组共11例(36.7%),治疗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2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结束3月±7天后对59例患者进行疗效随访,共完成随访50例,失访9例,其中治疗组5人(17.2%),对照组4人(13.3%),失访原因均为电话号码错误。3月后随访资料表明,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治疗组24例患者,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平均降低34.4%(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对照组26例患者,治疗后Chalder疲劳表得分较治疗前平均降低12.8%,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共14例(58.3%),对照组共12例(46.2%),治疗组满意度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系统评价从本系统评价得到的有限临床证据可以看出针刺对于改善疲劳症状有一定疗效并且无明显副作用。进一步临床研究应注意提高方法学质量,尽量选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如Chalder疲劳量表等,治疗组在针刺以外不宜选用过多其他疗法,在对照组选择方面可首先考虑安慰针刺或假针刺方法。生存质量在CFS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可考虑采用。因为CFS是慢性病程,故应至少随访3至6个月以明确治疗的后效应。2临床研究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法(非穴点浅刺)。应用SF-20和Chadler疲劳量表分别评价治疗前后总体健康状况及疲劳症状的改善程度,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4周后,治疗组(29例)SF-20所有六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or P<0.05);治疗后两组Chadler疲劳量表得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者自评满意度,治疗组为62.1%,对照组为36.7%。说明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50例患者,根据Chalder疲劳量表评价,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有一定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