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损伤后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变化,及亚低温干预对星形胶质细胞CyclinD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
方法: 利用新生24小时内的SD大鼠,取皮层新鲜脑组织,参照McCarthy等的方法加以改进进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原代培养,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cm2,接种到含胎牛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AC生长及分化的形态学变化。7-8天后传代,传至第3代,细胞自然纯化后,采用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AC,95%以上为阳性细胞,符合实验要求。将AC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缺氧/复氧组(H/R)、亚低温干预缺氧/复氧组(M+H/R)。用三气培养箱分别调节温度37℃及32℃,以95%N2和5%CO2造成细胞缺氧,50min后始记缺氧损伤时间,缺氧完毕后回复正常条件培养开始记时复氧时间。每组设缺氧8小时,复氧4小时,8小时,12小时,16小时,20小时6个时间点,建立AC缺氧/复氧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个时间点AC的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染色法测定AC的存活率,作为细胞损伤指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yclinD1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CyclinD1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体外培养AC及GFAP鉴定结果: AC传3代后,细胞呈星形,胞体较大而扁,突起较多而长,呈放射状。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AC,95%为阳性。胞体呈三角形,胞浆呈棕黄色,深褐色为强阳性,突起细,胞膜光滑,边界清楚。
2.倒置显微镜观察及台盘蓝染色结果:AC在缺氧复氧条件下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缺氧8小时后,37℃及32℃组AC的形态,存活力变化不明显,仅部分细胞边缘皱缩。随复氧时间的延长,37℃组AC损伤逐渐明显,有的细胞轮廓模糊,细胞肿胀、胞浆有空泡形成。突起增粗缩短,细胞间连接断裂,逐渐出现细胞死亡、崩解、胞体悬浮,呈不同程度的纤维样变,细胞存活力下降明显,32℃组可见少数细胞胞体肥大,胞内颗粒变性,细胞分离。大部分AC轮廓较清晰,胞周光晕明显,突起尚存。细胞损伤出现的时间要比常温组晚,细胞存活力较37℃组增高。
3.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AC呈多边形,胞体大,突起可见,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CyclinD1阳性产物为绿色,37℃正常氧供时CyclinD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缺氧8小时后,CyclinD1免疫反应强度增加;复氧后,随时间延长呈明显增高趋势, 32℃组各时间点CyclinD1的免疫表达均较37℃组减少。
4.Westernblot法检测:37℃正常氧供时CyclinD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缺氧8小时后CyclinD1的表达量增多;随复氧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2℃组CyclinD1的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均较37℃组减少(p<0.05,p<0.01)。
结论:
1.缺氧/复氧造成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亚低温可减轻缺氧/复氧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
2.星形胶质细胞的CyclinD1对缺氧/复氧损伤非常敏感,缺氧/复氧可导致其表达大量增加,通过抑制CyclinD1表达来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