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标记语作为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语篇中一类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包括固定的词汇或表达式,如在交际中表达说话者交际目的、动机和态度的一些连词、副词、语气词以及短语或句子。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语用标记语,但因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不同,很多专家学者在语用标记语的定义、分类、特征、功能等方面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参照Fraser对语用标记语的分类,以中美两国针对黄岩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着重探讨由副词充当的评价性语用标记语。结合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深层次讨论评价性语用标记语在新闻语篇中的句法模式、态度意义表达。最后作者从意识形态方面阐述了出现不同态度资源的原因。作者建立了中美两组语料。中方语料来自《中国日报》、新华网(英文版);美方语料来自《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利用语言学统计软件UAM CorpusTool2.8.7,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美两方语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评价性语用标记语在语料中出现的句法模式均为句首>句中>句末。评价性语用标记语在句首出现最多是为了凸显作者的评论。在两组语料中,除了传信方式标记语和缓和性标记语,其他四类标记语作为态度资源在中美两方新闻报道中均有出现,且评估性标记语在两组语料中出现频率均是最高,分别是54.0%和59.1%。从态度的角度分析评价性语用标记语发现,中方语料的态度资源要多于美方。在态度系统的三个分支中,在表示“情感”的态度资源中美方要多于中方;而表示“判断”的态度资源,中方则多于美方;在表示“鉴赏”的态度资源方面,两者差距不大。出现以上语言现象,主要在于中美两方在该事件中的立场不同,中方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倾向从社会行为规范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而美方作为该事件的非直接参与者,报道者更倾向从个人情感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另外,中美两国在政治文化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也是态度资源使用不同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运用评价理论,比较了评价性语用标记语在中美新闻语篇中作为态度资源的使用异同,以期对语用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一个尝试性的方法,也希望对跨文化语篇的分析尤其是新闻语篇的分析做出贡献。由于评价意义的解读和读者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联系紧密,因此本研究的分析有时难免出现主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