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1)通过整体抽样的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选取400名大学生进行测验。(2)根据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阳性检出标准,最终选取心理虐待组被试24人,非心理虐待组被试24人。(3)实验一:2(任务)×2(组别)混合实验设计,采用侧抑制范式测量儿童期受心理虐待大学生的通达能力。(4)实验二:2(任务)×2(组别)混合实验设计,采用空间工作记忆范式测量儿童期受心理虐待大学生的删除能力。(5)实验三: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采用GO/NOGO范式测量儿童期受心理虐待大学生的压抑能力。研究结果:(1)实验一:以反应时为反应指标,进行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主效应显著(F=13.426,p=0.001)。以错误次数为反应指标,交互作用显著(F=4.435,p=0.04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一致性任务上,心理虐待组的错误次数显著高于非心理虐待组。(2)实验二:以被试在难度最大记忆任务中的记忆量为反应指标,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主效应(F=5.285,p=0.027)和交互作用(F=5.656,p=0.022)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正向难度最大工作记忆任务中,心理虐待组的记忆量显著低于非心理虐待组。分析删除效应,发现心理虐待组的删除效应显著低于非心理虐待组(F=5.656,p=0.022)。(3)实验三:以GO反应时为反应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虐待组的GO反应时显著短于非心理虐待组(F=4.092,p=0.049)。研究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通达、删除和压抑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受心理虐待个体容易对干扰信息进行加工,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以及不能有效抑制优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