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将病程介于3~8周,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者定义为亚急性咳嗽。国内外指南均认为亚急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cough post infection,CPI,又称感冒后咳嗽),但可供参考的研究数据不多,目前仅见Kwon的一篇调查报道。感染后咳嗽是与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不清,是否与非典型病原体持续性感染有关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调查国内亚急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在此基础上,观察感染后咳嗽治疗后咳嗽症状变化、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亚急性及慢性咳嗽的发生率,最后调查感染后咳嗽是否存在非典型病原体持续性感染的因素。第一部分亚急性咳嗽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目的:调查亚急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的亚急性咳嗽患者,仔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肺通气功能+气道高反应性检查,选择性进行鼻窦片或CT、24h pH监测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明确诊断。分别比较不同病因的亚急性咳嗽患者的咳嗽时相、性质、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病因分布以某种病因占病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病因总数系单病因和复合病因的总和。分析咳嗽特征、伴随症状的病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方差齐时各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方差不齐时各组间采用Kruskal-Wallis法。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入选116例资料完整的成人亚急性咳嗽患者。其中男45例,女71例,年龄18~75岁,平均40.8±13.2岁,平均咳嗽病程为5.2±1.7周;2.明确诊断107例(92.2%),其中单一病因104例,双病因3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例)。病因分布频率:感染后咳嗽45例(38.1%),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22例(18.6%),咳嗽变异性哮喘17例(14.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2例(10.1%),变应性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例。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以夜间为主的咳嗽及总的夜间咳嗽发生率分别为29.4%(5/17)、82.3%(14/17),均高于感染后咳嗽组[2.2%(1/45)、33.3%(15/45),χ2 =7.363、χ2 =11.909,均P<0.01],以夜间为主的咳嗽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特异性为98.9%。结论:感染后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夜间咳嗽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诊断价值。第二部分感染后咳嗽治疗后咳嗽病程变化目的:观察感染后咳嗽患者治疗后咳嗽病程变化。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感染后咳嗽的患者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治疗1~2周。以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为标准,评估治疗后第3天、第7天以及自然病程第8周患者咳嗽情况。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平均日间咳嗽症状积分为3(3,4)分,治疗后第3天、第7天随访时平均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3(0,4)分、2(0,4)分;治疗后第7天咳嗽消失率为33.3%,咳嗽症状总体改善率达71.1%。2.病程第8周平均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1(0,4)分、0(0,2)分;93.4%(42/45)患者咳嗽症状已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感染后咳嗽患者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治疗有效,绝大多数患者在8周内症状缓解,少部分患者咳嗽顽固,可迁延至慢性期。第三部分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发生率调查目的:观察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咳嗽的发生率。方法: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141例,于病程第4~16周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咳嗽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病程中出现咳嗽的患者137例(97.2%,137/141),73.0%(103/141)的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咳嗽时间限于1周以内;持续1~2周、2~3周的患者均占7.8%;3周以上的咳嗽12例,达8.5%(12/141),其中4例病程超过8周。结论:咳嗽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流感患者咳嗽病程不超过3周,少数患者咳嗽可出现迁延至亚急性或慢性期。目的:观察感染后咳嗽患者是否存在非典型病原体迁延性感染。方法:亚急性咳嗽患者57例,治疗前留取患者痰标本、双份咽拭子标本。一份咽拭子行百日咳鲍特氏菌培养;第二份咽拭子及痰标本行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核酸扩增检测。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亚急性咳嗽患者57例,肺炎衣原体阳性率22.8%,百日咳鲍特氏菌、肺炎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2.感染后咳嗽29例,非典型病原体检测阳性者3例,均为肺炎衣原体,百日咳鲍特氏菌及肺炎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3.所有感染后咳嗽患者均未再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抗组胺/减充血剂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初步调查显示感染后咳嗽患者不存在非典型病原体持续感染因素,有待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证实。本研究小结1.感染后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夜间咳嗽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诊断价值。2.感染后咳嗽患者病程早期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治疗有效,绝大多数患者在8周内咳嗽症状缓解,少部分患者咳嗽顽固,迁延至慢性期。3.咳嗽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甲型流感患者咳嗽病程不超过3周,但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迁延至亚急性或慢性期。4.初步调查显示感染后咳嗽患者不存在非典型病原体潜在感染,有待扩大病例数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