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阶段,乡村人居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以福建省为案例,首次对乡村人居林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福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而且还是对福建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对于我国其它地方开展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示范和借鉴作用。本研究通过运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乡村庭院林、道路林、水系林、风水林和游憩林五种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不同地势地形和不同地理位置乡村人居林的植物组成结构特征,并针对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与村民需求意愿开展了问卷调查。同时,构建了福建省乡村人居林质量评价方法和结构优化模型,并选取山区型、半山型、平地型和沿海型4种典型村庄作为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省乡村庭院林植物组成丰富,整体包括86个科、186个属、245个种,以棕榈科、桑科、蔷薇科、木犀科、木兰科、禾本科、豆科、大戟科、百合科、天南星科、芸香科为主。①庭院林植物种类和数量总体呈现:乔木>花草>灌木>藤本,分布呈现:沿海型>平地型>半山型>山区型,南部>东部>西部>北部。②庭院林优势植物主要由观赏性和林果性植物组成,应用频率较高的有桂花、龙眼、芒果、榕树、桃树、柿树、梨树、棕榈、枇杷、罗汉松、茶花、三角梅、番石榴、苏铁、木瓜、九里香等。③庭院林植物组成多样性表现为:Patrick丰富度指数:乔木>花草>灌木>藤本,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一致:乔木>灌木>花草>藤本,Pielou均匀度指数为:灌木>乔木>花草>藤本。④庭院林植物组成相似度为:乔木>灌木>花草>藤本,其中,平地型和沿海型、平地型和半山型、东部和南部、西部和北部乔木相似度较高。⑤庭院林植物健康状况总体优秀,其中健康植物、正常植物和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分别为5.64%、89.72%、4.64%。⑥庭院林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仅占总体比重的16.17%,其中,外来植物以花草的比重最高,其次为乔木,而灌木和藤本所占比重相对较低。⑦庭院林新种植物数量比重占9.61%,新种植物主要为乔木和花草,且多以观赏性、食用性、名贵性为主。2、福建省乡村道路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共包括41个科、64个属、79个种,以棕榈科、樟科、无患子科、桑科、蔷薇科、木犀科、木兰科、大戟科、柏科为主。①道路林分布主干道最多,其次为村内路,而进村路最少。分布特点以单侧分布最多,而2侧分布较少。分布结构以整条分布最多,而零散分布较少。分布长度以50米以下最多,其次为200米以上,而50米至200米之间最少。②道路林植物以观赏性乔木为主,主要应用植物有木荷、楠木、含笑、杜英、圆柏、枫香、乐昌含笑、紫薇、龙眼、黄金榕、降香黄檀、意杨、香樟、天竺桂、垂叶榕等。③道路林植物健康状况较差,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高达35.57%。④道路林新种植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多,新种植物数量占总体的52.3%。新种植物主要有楠木、含笑、杜英、降香黄檀、欧美杨、香樟、苦楝、乐昌含笑、九里香、圆柏、黄金榕等。3、福建省乡村水系林植物组成较为单一,共包括30个科、42个属、48个种,以杨柳科、樟科、榆科、禾本科、金缕梅科、胡桃科、蔷薇科、无患子科为主。①水系林分布以河岸林最多,其次为溪水林,而水塘周围最少。分布特点以2岸和单侧分布为主,四周分布较少。分布结构以整条分布和零散分布数量比例相当,分布长度以50米以下最多,其次为100米以上,而50米至100米之间最少。②水系林以观赏性植物和林果性植物为主要组分,主要应用植物包括龙眼、毛竹、绿竹、朴树、枫香、枫杨、香樟、垂柳、水曲柳、芦苇10种,其中,闽西水系林建设较好。③水系林植物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健康植物、正常植物和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分别为15.82%、75.24%、8.94%。4、福建省乡村风水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共包括35个科、55个属、69个种,以樟科、桑科、壳斗科、金缕梅科、禾本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山茶科、杉科、漆树科为主。①风水林分布以单株和片林形式存在,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村口、庙祠、房周、坟墓、山腰、围村、水口和村内其它地方,分布的数量与格局主要受福建地域文化的影响。②风水林现阶段主要功能仍是风水和迷信功能。另外,游憩功能也已演化为风水林的一项主要功能。③风水林总体保护状况较好,仅有19.62%的风水林遭受了破坏或开始退化。④风水林植物健康状况较优,其中健康植物、正常植物和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分别为23.13%、72.89%、3.98%。5、福建省乡村游憩林组成差异性较大,其中非公园性质游憩林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树下游憩和小游园性质游憩林。从非公园性乡村游憩林的植物组成来看,组成较为单一,共包括18个科、20个属、24个种,以桑科、无患子科、樟科、木犀科、柏科和金缕梅科为主。①游憩林以沿海型和平地型、东部和南部建设相对较好。②游憩林建设滞后,有52.27%的村庄没有游憩林场所,仅有47.73%的村庄有游憩林场所,其中63.16%村庄仍以树下游憩为主要形式。③游憩林整体以观赏性植物为主。④游憩林植物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中健康植物、正常植物和不健康植物所占比重分别为11.67%、82.78%、5.56%。6、福建省乡村人居林结构特征比较结果显示:①庭院林组成种类最为丰富,其次为道路林和风水林,而水系林和游憩林种类组成相对单一。②风水林和水系林植物组成以大、中径级高大乔木为主,道路林植物分布以小径级低矮乔木为主,而庭院林和游憩林则总体呈现大、小两极分布格局。③风水林和庭院林植物健康状况总体较优,其次为水系林和游憩林,而道路林植物健康状况总体较差。7、福建省乡村庭院绿化整体水平较低,村民中仅有17.62%开展了庭院绿化,没钱和没地方成为最主要制约因素。从村民的整体需求来看,加强大路两旁和村庄周围的人居林建设最为迫切。从村民对各部分需求来看,村民希望庭院林种植健康、好看植物,道路两旁适量绿化即可、水系林加强绿化、游憩林建设小游园。8、福建省乡村人居林质量评价方法科学、简单、快速、准确,能够较好反映乡村人居林建设现状。案例研究结果显示:①沿海型建设较好,平地型和山区型次之,而半山型建设较差。②福建省乡村道路林和水系林建设相对滞后,林网密度指数较低。9、福建省乡村人居林发展空间潜力巨大。①村庄发展潜力表明:半山型>沿海型>平地型>山区型,今后应重点加强半山型建设,其次为沿海型和平地型,而山区型目前则接近饱和状态。②指数发展潜力表明:林木结构潜力>林木覆盖潜力>林网密度潜力,说明福建省现有村庄格局,尤其在道路林和水系林建设中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村庄乡村人居林的科学调控与布局,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