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31一)是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她把写作视为一种思考方式,致力于描绘黑人文化价值的失落、黑人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文化之根的追觅。莫里森的创作结合西方传统文学因素与黑人民族文学特色,以其富于洞察力的思维再现了美国黑人生活。
莫里森坚持自称“黑人女性作家”,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担: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她们的心灵修史。她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存在状态,尤其对黑人母亲这个女性中的特殊群体给予了更高的关注,深刻展示了她们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对非洲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将黑人女性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同时,莫里森的创作展示了黑人性的缺失与建构,深刻剖析了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境遇。由于美国黑人的祖先是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大陆的,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上便一直处于受歧视与压迫的地位。在美国这个以欧洲裔白人为主的移民国家里,欧洲中心论演绎为白人文化优越论,通过不断强调欧裔白人主流文化的进步性,来压抑黑人等亚文化群体。白人文化对黑人全方位的影响最终造成了黑人精神上的被殖民状态,黑人自觉不自觉地向白人文化靠拢,黑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化地位,使得美国黑人很难再像祖先一样固守民族文化传统,导致了黑人性的丧失。
面对被挤压的支离破碎的黑人文化,莫里森呼唤着黑人传统文化的修复和重建。她以冷峻的理性为主导,对传统文化内在的生命力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梳理和显扬,策略性地将小说与黑人的文化糅合在一起,意图在她的文本中呈现文化回归的文学景观,并通过自身的写作来推动黑人文化的修复与重建。她注意到了黑人性与母性主体性缺失及建构之间的关联。从她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黑人性的丧失是导致母性主体性缺失的直接原因,同时,黑人性的建构促使着母性主体性的追寻与建构。
本文关注莫里森创作中的黑人母亲形象,深入探讨黑人母性主体性的缺失、黑人性的丧失与建构历程等问题。笔者在立足于黑人性和母性主体性的追寻与建构的基础上,阐释二者存在的内在关联,同时,探讨了唤醒黑人性与建构黑人母性主体性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