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女性在第三空间中的文化身份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Edward Soja的第三空间理论和Jean S. Phinney的族裔文化身份理论框架进行跨文化阐释与分析《女勇士》中美国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构建过程。Soja基于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H.Lefebvre)的空间理论提出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的概念。第一空间是感知的、物质的空间;第二空间是想象的,主体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解构与重构。在第三空间中一切汇聚在一起并且有着无限可能:主体性和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Phinney经过实证性研究提出处于边缘位置的个体在身份构建过程中经历三个阶段:身份模糊,身份找寻,身份获得。第一阶段表现为个体对独特的种族身份没有任何的探索和承诺;第二阶段表现为个体意识到身份问题并做出一定的探索;第三阶段表现为个体经过强烈探索,对其文化价值观有了肯定的承诺,对其身份认同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文化身份是美国华裔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汤亭亭作为一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接受美国教育,吸收了美国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是她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两种文化的影响带给她关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化身份建构的思考在《女勇士》中得到充分体现。小说通过讲述五个故事,揭示中美文化的差异,显现文化身份构建的方式和过程。本文选取了《女勇士》五个章节中的30个例子,首先结合Soja的第三空间理论,其次结合Phinney的族裔文化身份理论,分析《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文化身份构建。Soja的第三空间打破了传统的二元空间思维方式,提出三元思维方式,为小说中美国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背景空间。在《女勇士》中,汤亭亭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中西方叙事方式的结合,“鬼”意象虚实结合的叙述,以及人物对中美两种文化不同方面的抵触,构建出包容两国文化各方面,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的第三空间。根据文化身份构建三阶段,分析“西宫”中月兰的身份模糊,“巫医”中勇兰的身份找寻,“白虎”中木兰以及“胡笳颂”中蔡琰的身份获得,总结出处于边缘位置的美国华裔女性只有通过两种文化相互包容,舍弃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才获得全新的文化身份。
其他文献
<正>我有幸参加了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课改名家进北滘"教研活动,并呈献了一节教研公开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在君兰中学师生的配合下,取得了良好效果,受
上海顾村公园十年磨一剑经过近10年建设,上海顾村公园种植100余种樱花14000余株,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赏樱胜地和市民春季赏花的网红打卡点,被评为申城"最美赏樱
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陈独秀 ,一直很重视思想宣传工作。早在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 ,他就在自己的家乡———安徽芜湖 ,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在此期间 ,他常在报上发表文章
鉴于自抗扰控制器存在结构复杂和跨阶控制抗扰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抗扰控制方法。通过对线性(二阶)自抗扰控制器结构进行变形处理和改造,得到简单的线性抗扰控制器和高阶抗
根据金属型材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机器人行走和型材行走两大类、共5小种专用型材热切割设备。描述了各种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明晰了型材切割设备
变电站在电力电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站的输电效率。本文以新思维QC小组解决了秦皇岛地区的变电站屋面渗漏问题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业的发展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以及较快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博物馆免费政策的颁布,博物馆越来越走向
随着当下信息量激增,人们对于各种信息的需求量也来越大,相应的传统大众媒体的报道也随之不断增加,以适应人们的要求。在这些领域中,科技类报道也不例外,为满足人们的"猎奇"
本文立足于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尔(Edward T.Hall)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框架,探讨了个人的文化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潜在
介绍了美国在大豆加工中的几项新技术 :热脱皮和调质、挤压膨化、脱磷脂、碱炼和膜技术等 ,借以促进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我国大豆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