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Edward Soja的第三空间理论和Jean S. Phinney的族裔文化身份理论框架进行跨文化阐释与分析《女勇士》中美国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构建过程。Soja基于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H.Lefebvre)的空间理论提出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的概念。第一空间是感知的、物质的空间;第二空间是想象的,主体的空间;第三空间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解构与重构。在第三空间中一切汇聚在一起并且有着无限可能:主体性和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Phinney经过实证性研究提出处于边缘位置的个体在身份构建过程中经历三个阶段:身份模糊,身份找寻,身份获得。第一阶段表现为个体对独特的种族身份没有任何的探索和承诺;第二阶段表现为个体意识到身份问题并做出一定的探索;第三阶段表现为个体经过强烈探索,对其文化价值观有了肯定的承诺,对其身份认同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文化身份是美国华裔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汤亭亭作为一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接受美国教育,吸收了美国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是她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两种文化的影响带给她关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化身份建构的思考在《女勇士》中得到充分体现。小说通过讲述五个故事,揭示中美文化的差异,显现文化身份构建的方式和过程。本文选取了《女勇士》五个章节中的30个例子,首先结合Soja的第三空间理论,其次结合Phinney的族裔文化身份理论,分析《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文化身份构建。Soja的第三空间打破了传统的二元空间思维方式,提出三元思维方式,为小说中美国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背景空间。在《女勇士》中,汤亭亭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中西方叙事方式的结合,“鬼”意象虚实结合的叙述,以及人物对中美两种文化不同方面的抵触,构建出包容两国文化各方面,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的第三空间。根据文化身份构建三阶段,分析“西宫”中月兰的身份模糊,“巫医”中勇兰的身份找寻,“白虎”中木兰以及“胡笳颂”中蔡琰的身份获得,总结出处于边缘位置的美国华裔女性只有通过两种文化相互包容,舍弃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才获得全新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