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产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然而,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脑组织发育的不成熟性及易损性是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根本原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并可导致脑性瘫痪、癫痫、精神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型。早产儿脑损伤不仅严重地影响患儿的生命质量,而且使患儿家庭备受精神和经济的双重折磨。因此,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极其重要。如何通过早期干预来减少早产儿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已成为众多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的探索焦点。目的头皮位点药物注射(Scalp Sites of Medicine Injection)是治疗脑损伤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其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目前亦不明确。本实验旨在通过成功建立宫内感染早产鼠的动物模型,并检测干预前后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及评价对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来探讨头皮位点药物注射对宫内感染早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为头皮位点药物注射治疗早产儿脑损伤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雌性(约90日龄,体重250±20g)50只,雄性(约90日龄,体重280±20g)25只,于17:00按雌雄比2:1合笼,次日晨8:00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以检测到精子为受孕第0天。随机选取37只孕鼠于孕16d、17d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剂量为350μg.Kg-1,制备宫内感染模型,5只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同等容积的9g.L-1盐水。其中,孕22d前分娩的仔鼠为早产鼠。将LPS组早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于生后第7d始给予头皮位点药物注射(VitB1、VitB12)进行干预治疗;B组:于生后第7d始给予丰富的环境干预;C组:不予任何干预。各组仔鼠于生后第7d,25d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MBP、NSE、GFAP蛋白的阳性表达,并于生后第25d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以χ±S表示,各组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HE染色结果LPS组共有14只孕鼠孕22d前分娩,为早产鼠,取其胎盘组织进行HE染色,可见胎盘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9g.L-1盐水组5只母鼠所产仔鼠均为足月鼠,胎盘组织HE染色未见血管充血及炎症反应。2免疫组化结果7日龄LPS组早产仔鼠脑组织中MBP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NSE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海马齿状回及大脑皮质GFAP阳性细胞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5);25日龄仔鼠中,脑组织MBP表达A组高于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NSE表达A组高于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GFAP阳性细胞数目海马齿状回B组<C组(P<0.05),大脑皮质A组<C组(P<0.05),B组<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行为学检测结果悬吊试验得分:A组高于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旷野试验得分:A组及B组均高于C组(P<0.01;P<0.01),斜坡实验中B组实验时间最短,A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宫内感染脂多糖可成功诱发孕鼠早产。2.头皮位点药物注射对宫内感染早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3.头皮位点药物注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通过增加脑组织中MBP、NSE蛋白的表达及抑制GFAP的过度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