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嫩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延续时间长,范围广,是东北地区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后套木嘎一期文化,双塔一期文化,黄家围子文化,后套木嘎三期文化,哈民忙哈文化以及昂昂溪文化构成了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演进序列。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为环壕聚落,经济模式从整体上看较为单一,渔猎型经济贯穿始末且占据主导地位。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即后套木嘎一期文化、白城双塔一期文化和黄家围子文化时期,聚落结构简单,单个聚落是由若干小型家族组成的氏族居住地。此时社会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社会并未出现分化。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即后套木嘎三期文化和哈民忙哈文化时期,聚落规模扩大,聚落内功能分区逐渐完善。此时人口增多,单个聚落内出现大家庭、家族、氏族的三级社会组织,社会成员虽仍然处在母系公社,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分化。社会分工在后套木嘎三期文化时出现萌芽,进入哈民忙哈文化后越来越明显,出现类似金字塔型的等级分层。这一时期出现宗教祭祀,显著特征表现为玉器从一开始的实用性工具逐渐转变成具有装饰和“藏礼于玉”的双重含义。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即昂昂溪文化时期出现核心家庭,社会组织和结构发生变化,由原先的母系公有制社会转变为男子组织生产劳动的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持续发展,为阶级分化创造条件,同时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本文通过整合现有的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资料,重点研究嫩江流域中下游诸文化中的遗迹和遗物,分析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形态和生业模式,以期揭示出嫩江流域新石器时期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的发展轨迹,尽可能地重建该区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