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夏对河西地区统治近二个世纪,是河西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西夏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前承瓜沙归义军、甘州回鹘政权和凉州吐蕃政权,后接蒙元王朝,得到空前发展,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起着承前启后作用。本论文包括绪论共分十章,在绪论中简要介绍了自1909年黑水城“著名的塔”发现以来近一个世纪里国内外学者在与西夏佛教有关研究领域的成果,对本选题的动机、意义、基本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第一章对西夏占领河西前诸政权及对诸州占领情况作了简单概述,对学界有争议的瓜沙回鹘王国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第二章主要对河西地区的寺院和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说明西夏的佛事活动与归义军时期是一脉相承。重点对学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经济和寺院依附人口等问题作了尝试性研究。 第三章则利用黑水城等地出土佛教文献探讨了河西地区高僧及其相关佛事活动。对西夏僧尼管理机构、僧官设置、僧人师号和赐衣体系等予以关注,认为西夏帝师封号是受吐蕃僧人师号的影响而出现的。西夏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占有土地也要纳税服役。在国家紧急情况下,僧人还被应征入伍,以充兵源,僧人并不是一个不劳而获的阶层。 第四章主要考证了西夏设译场和翻译经咒的情况,对当时河西地区流行的佛经及佛经中出现的皇帝尊号进行考证,阐明河西地区人们信仰的延续性及皇室对佛教的重视。佛教兴盛还推动印刷事业的飞速发展,本章对佛经的刊印和装帧等也有论述,其中活字版佛经在西夏藏品中的发现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五章把黑水城出土佛教文献与石窟艺术相结合,对河西地区的禅宗、净土和观音信仰进行研究。从而证明西夏佛教是一种普及信仰类型的佛教,它能够适应不同阶层信众不同需要乃至同一信徒不同心理需要,体现了西夏佛教信仰的民众性和功利性特点。 西夏藏传佛教也十分兴盛,第六章提出党项部落在内迁前已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藏文佛经的翻译也开始于西夏早期。并探讨了藏传佛教在西夏发展的具体情况及藏族僧人的生活习俗对西夏僧人的影响等。 第七章就河西地区的佛塔、塑像和绘画进行详细论述,透过洞窟题记、供养人画像及新材料等就某些历史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个别洞窟的分期提出一些思考。首次对创造辉煌西夏佛教艺术的匠人的情况作了有益的探讨。第八章对儒学及原始宗教信仰在西夏的发展及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并存发展的状况作了论述,并阐述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元文化在河西地区丧葬习俗中的具体表现。 第九章主要论述了蒙古对西夏几次大规模进攻以及西夏采取错误的“附蒙侵金”政策而导致的后果。西夏虽亡,但西夏遗民却大量留居河西地区,他们的佛事活动继续进行,河西地区佛教基础和遗民的佛事活动极大促进了蒙元佛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