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1.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犯294名,年龄在18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3±8.10岁,分别记录其文化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 2.将其分为男女两组,在此基础上再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 3.让每一位被测试人员分别填写PDQ-R、EPQ、SCL-90三种问卷,自行填好后收回。 4.在SAS软件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在PDQ-R问卷中,65.6%“装好”因子值在2以下,68.6%“可疑”因子值在1以下,说明此次调查测试问卷有效。各组总分相近,且均高于30分。在“反社会”因子分上,男女暴力犯罪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此外,男女暴力犯罪组在“偏执”、“分裂样”、“逃避”3个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均无显著差异。 2.在EPQ问卷中,男女非暴力犯罪组之间在“谎分”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3.在SCL-90问卷中,男女非暴力犯罪组在“阳性项目数”上均较男女暴力犯罪组低。男女非暴力犯罪组,男女暴力犯罪组在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男女暴力犯罪组在“恐怖”、“精神病性”两方面也存在差异。 4.相关分析:对三个问卷的各因子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进行相关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PDQ一R问卷结果中,“年龄”与“装好”、“分裂样”、“分裂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强迫”、“依赖性”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逃避”、“反社会,’. “戏剧性”呈正相关;“服刑前婚姻状况”与“装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裂样”呈正相关;“服刑后婚姻状况”与“装好”、“戏剧性”、“强迫”、“分裂样”、“逃避”、“分裂型”、“依赖性”、“总分”多个因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偏执”呈正相关,与“反社会”呈负相关。 在EPQ问卷结果中,“年龄”与“谎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神病性”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与“谎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精神病性”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服刑前婚姻状况”与“谎分”呈正相关;“服刑后婚姻状况”与“谎分”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SCL~90问卷结果中,“年龄”与“总分”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服刑后婚姻状况”与“总分”呈极显著负相关。 并且分性别对三个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分析。 结论:所有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男性暴力犯罪反社会人格特征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暴力犯罪在偏执、分裂样、逃避三种人格特征上高于男性。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变化均对人格特征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