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Speech Acts)与指示语、含意、礼貌等一样,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提出,后经美国语言学家塞尔(J. R. Searle)完善,旨在说明语言本身就是行为的问题。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所谓直接言语行为是指:“直接说出施为性要达到的目的”。间接言语行为通常是通过一种言外行为间接地完成另外一种言外行为的情况。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依赖其它某些与听话人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背景知识,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向听话人传达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本文旨在通过言语行为理论来解释贬损这一言语行为,并分为直接言语行为中的贬损和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贬损来分析说明。第1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大辞典对贬损的解释,概括出贬损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贬损的是“不好”的方面,二是采用粗野或恶意等语言。然后说明贬损是一种言语行为,分析了构成贬损的四个要素:贬损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贬损者具有否定性评价态度、贬损者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具备相应的话语实现方式。概括贬损言语行为是说话者由于愤怒等情绪,采用粗野或恶意的语言,对话语中的人或物的不好的方面实施直接或间接非难、侮辱等否定性评价的行为。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贬损,将贬损分为直接贬损言语行为和间接贬损言语行为。第2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直接言语行为中的贬损,即贬损语和贬损动词。这些贬损具有直接性,从语义上直接表达贬损意图。重点分析了贬损语,根据贬损对象分为运用于个别的人、物的贬损语和某些特定集团、组织的贬损语。前者分为用于价值观、言行举止、身体特征、关于性等四个方面的贬损语,后者分为用于职业、年龄·年代、周围的人、地域、种族民族、思想意识等六个方面的贬损语。还提及到了骂詈杂言。通过这些直接带有贬损标识的言语来实施直接贬损言语行为。第3章,在间接贬损言语行为中,通过分析无贬损标识的词语来实施贬损意图,具有间接性。根据语境,运用到语用策略。主要是通过敬语、称赞语、双关语、反语、比喻等五个方面的策略来实施间接贬损言语行为,对这几方面分析论证。其中通过比喻实施间接贬损言语行为中,分为使用价值低劣的物、除人以外的动物、植物等比喻来实施贬损。通过分析发现间接贬损策略不仅具有丰富性,而且不平衡,其中运用称赞语和比喻较多。本论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贬损言语行为,乃是本论文的目的所在。有利于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贬损言语行为,提高语言使用技巧,对人们的言语交际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