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研究天津地区常见接触变应原种类,分析斑贴试验中不同接触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部位及年龄段间的差异;对比分析瑞敏和TRUE TEST两系列斑贴试验,对两系列共有变应原进行一致性分析,并对患者职业暴露因素进行探讨,揭示职业暴露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两年间在门诊上疑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共1953例,其中男性810例,女性1143例。所有患者均行斑贴试验,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反应结果分为阴性(一)、可疑阳性(±)、弱阳性(+)、强阳性(++)和极强阳性(+++)五个级别。除阴性反应外均记为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统计方法应用χ2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者。同步对比R试剂(欧洲标准变应原系列—瑞敏系列)和T试剂(北美标准变应原系列TURE TEST系列),对两系列共有变应原阳性率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两系列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并对患者进行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并揭示职业暴露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一致性分析采用SPSS17.0 kappa检验,对两系列试剂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1953例患者斑贴试验发现对一种或一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的共1576例,总阳性率为80.70%,阳性率较高的前六种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25.60%),氯化钻(24.78%),硫酸镍(23.86%),卡巴混合物(19.30%),芳香混合物(17.82%),对苯二胺基质(12.65%);对20种变应原阳性反应程度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硫酸镍和对苯二胺基质为强阳性和极强阳性所占的比例较其他变应原高;所有患者中,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所占的比例较高,约为2/3;比较1953例患者变应原在性别间的差异,发现两者的变应原总阳性率和阳性种类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男性和女性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顺序不完全相同,男性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女性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且其中三种变应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三种变应原分别为硫酸镍、卡巴混合物和黑橡胶混合物。2.同步随机对比瑞敏(R)和TURE TEST(T)两系列变应原筛选斑贴试验,对两系列共有变应原阳性率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总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系列所检出的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略有不同;两系列共有的变应原共14种,发现两系列13种变应原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仅一种变应原-芳香混合物在两系列的阳性率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8<0.01);对两系列共有变应原采用SPSS17.0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两系列共有变应原斑贴试验的一致性较好;进一步探讨不同职业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外源性变应原的关系,发现不同职业间引起过敏反应的外源性变应原存在差异;另外,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部位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以面部和手部最为多见,引起面部过敏反应最主要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对苯二胺和芳香混合物;引起手部过敏反应最主要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硫酸镍和卡巴混合物;对两系列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发现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最集中的年龄段为20-50岁,且各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变应原不尽相同,年龄在50-60岁间最主要的致敏原为对苯二胺,其它年龄组以重铬酸钾为主。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195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斑贴试验,发现最常见接触变应原为重铬酸钾,氯化钴,硫酸镍,卡巴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和对苯二胺基质,提示这些变应原是天津地区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分析不同变应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发现男性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重铬酸钾,女性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为硫酸镍;硫酸镍、卡巴混合物和黑橡胶混合物三种变应原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性别之间的变应原不尽相同。同步随机对比瑞敏(R)和TURE TEST (T)两系列变应原筛选斑贴试验,发现两系列共有变应原斑贴试验的一致性较好,说明两系列均能够用于国内斑贴试验变应原的检测,能够很好的反映国人接触的常见变应原,可以作为国内变应原检测的筛选标准。但是不同职业、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常见的变应原不尽相同,提示环境,职业暴露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