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定义为很少或不饮酒的人没有任何其他肝病原因导致脂肪变性(如使用致病性药物,或病毒肝炎等),在影像学或肝脏组织学上至少有5%的肝细胞存在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上分为单纯肝脏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目前肝活检是用于诊断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以及纤维化阶段的金标准。然而,它具有侵入性、可变性,并且有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感染和很少发生死亡。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人数增多,因此可操作性不强,迫切需要非侵入性手段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microRNA、炎症因子、代谢指标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通过前期课题组微阵列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let-7),检测let-7的表达、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代谢指标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变化,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let-7与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脂肪变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 法]1、建立HFD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30只(4周龄,13g-15g),适应性喂养1周后,筛选其中体重相近的20只,随机分为建模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HFD建模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喂养14w。13w末从造模组中随机取3只小鼠,肝脏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及HE染色(ha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显微镜观察和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建模成功后进行取材,用于病理检测以及后续实验。2、选取2018年4月-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600名。依据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计纳入227例志愿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168例,正常对照组59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87例,年龄(44±12)岁。所有志愿者均进行Fibrotouch和B超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3、qPCR检测小鼠肝脏以及人血清中let-7的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同型半胱氨酸和肝肾功等生化指标。[结 果]1、利用qPCR检测let-7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以及人血清中let-7a、let-7b、let-7d表达上调;2、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表达均明显上调;3、我们发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有升高的趋势,同时也发现肥胖和血脂、肝功能对肝脏脂肪含量均有影响。4、相关性分析显示let-7b与IL-6、肝脏脂肪含量有相关性。[结 论]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肝脏以及患者血清中let-7、炎症因子表达的上调,预示着let-7、炎症因子可能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进行进一步研究;2、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子,或许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3、let-7b与IL-6、CAP呈中度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t-7b与TNFα、HCY呈低度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t-7a、let-7d与TNFα、IL-6、HCY、CAP呈低度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本身二者就不存在相关性,或者是我们样本量不足。4、肥胖和血脂、肝功能异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预后,主要在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减重、低脂饮食,定期监测体重、肝功、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