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观察大鼠疼痛行为学及组蛋白乙酰转移酶CBP表达变化趋势。鞘内注射CBPshRNA观察脊髓水平抑制CBP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对组蛋白乙酰化水平、COX-2表达的影响,研究CBP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1.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5)、Sham组(n=5)和CCI组(n=20)。CCI组建立左侧CCI模型,Sham组仅暴露左侧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术前1天及术后1、3、5、7、10、12、14、21天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闽,术后3、7、14、21天分批灌注处死,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CBP的表达变化。2.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鞘内置管成功5天后建立左侧CCI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Sham+NS组、CCI+NS组、CCI+NC组、CCI+CBP shRNA组。CCI术后7天鞘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病毒载体(RNAi-NC-LV)、CBP shRNA病毒载体(CBPRNAi-LV)各20μl。术前1天、术后3、5、7、10、12、14天测定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CCI术后14天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检测CBP、Ac-H3、Ac-H4、COX-2形态学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CBP、COX-2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痛阂和热痛阈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最明显,持续至第21天(P<0.05)。腰段脊髓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BP阳性细胞以灰质表达为主,灰质全层均有表达,脊髓背角Ⅰ~Ⅲ层高表达,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胞核,胞浆少量存在。CCI组腰段脊髓背角浅层的CBP阳性细胞数从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增多,第14天达到高峰,并持续至第21天(P<0.05)。2.CCI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在各测量时间点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CBPRNAi-LV可明显缓解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闽和热痛阈的降低(P<0.05),其作用可持续至注射后第7天,而鞘内注射RNAi-NC-LV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无明显变化(P>0.05)。CCI大鼠腰段脊髓CBP、Ac-H3、Ac-H4、COX-2阳性细胞数以及CBP mRNA、COX-2mRNA、COX-2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鞘内注射CBPRNAi-LV可明显抑制上述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而鞘内注射RNAi-NC-LV则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1.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出现明显随时间变化的疼痛行为,腰段脊髓背角CBP阳性细胞在术后表达变化与疼痛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2.CCI术后7天鞘内注射CBP shRNA可以提高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缓解疼痛;3.CBP、Ac-H3、Ac-H4、COX-2在CCI术后14天表达增加,鞘内注射CBP shRNA能显著干扰CBP的表达,进而抑制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和COX-2的表达;4.鞘内注射CBP shRNA发挥的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CBP对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从而影响疼痛因子COX-2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