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焦灼及其限度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会有想要逃离的本能性反应,因此人们会产生不耐烦等的感受,而正常范围内的不耐烦或焦虑可以对人产生保护的有利作用,但是,若不耐烦的程度太强烈也会给人带来伤害。每个人对于痛苦的承受力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不管面对多么深重的苦难依然能够积极地面对,然而有的人却在其承受力的极限之处坠入深渊。如若一个人当下所经历的痛苦已经达到其承受限度的极限,他该如何扩大其承受痛苦的限度呢?在对问题的探索中,笔者遇到了茨威格《心灵的焦灼》这本小说。小说呈现出了人物在临近痛苦的承受极限下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应碰撞出的事件。本文将走进《心灵的焦灼》中男女主人公这两个个体的生活世界,以他们作为具体的人物案例。首先,从成长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来解读他们心灵的焦灼。然后,从人物在原始生命力中的撕扯来解读他们各自“心灵的焦灼”。最后,在前文解读的基础之上,分析他们为何会在承受痛苦的极限之处走向沉沦(关于人物的沉沦:在外显行为上表现为艾迪特的自杀,以及霍夫米勒在战争中的杀戮来宣泄和逃避痛苦)。并且,以小说中具有耐心的人物代表——康多尔大夫,作为学习对象,探索关于如何扩大承受痛苦的限度的问题。通过探索,笔者发现,人物的心灵的焦灼及其沉沦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痛苦的累积,另一方面,小说人物对痛苦本身有着非好即坏的偏执的价值判断,因此限制了他们看待痛苦的眼界——由于不能超出既定的有限的视角来面对痛苦,因而有了沉沦的悲剧性的命运。由此令笔者想到了“认识你自己”的古典智慧,人应该勇敢于自知无知地面对自身的限度,在接纳、容忍、宽容的意义上向人的本性中爱的力量的回归,以此来扩大对痛苦的承受。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产物的开放教育资源,日益走进世界各地的课堂。作为开放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化教材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
通过对所施工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加强工程技术资料建立、收集、整理和自检的措施。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回收再利用行业飞速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专利产品也遍布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此,对专利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是否构成专利侵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专利产品修理和再造的相关规定,导致专利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是否构成专利侵权难以认定。而在理论界对该问题的认识又难以统一,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文章主要从专利权用尽原则的视角下分
本文中,我们利用变分法研究全空间上非线性Klein-Gordon-Maxwell方程解的存在性及解关于参数的依赖性。主要创新点在于方程中对非线性项只需在零点附近进行限制,在无穷远处不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脑卒中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飞跃,通过药物溶栓或
目的:循环中线粒体DNA(mtDNA)的水平目前已经作为反映系统性炎症、细胞死亡和急性外伤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mtDNA能否作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的生物标志物并探
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复杂难题的产生,当今许多科技、经济、环境、人口等问题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单一学科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来应对复杂难题已成为了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进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建设社会的急需人才。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势必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担,为了应对社会的需求,构建跨学科的培养环境和培
在非均质储层中,常规酸化技术通常使得酸液在储层中呈非均匀分布状态。这是由于酸液进入储层后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而需要改造的低渗透层却很少进酸,导致最终储层酸化改造效果
目的:1.探讨双支架术在治疗冠脉分叉病变中的有效性。2.比较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双支架术与即兴支架术在术后心超结果、临床事件中的差异。方法:于我中心连续入选60例冠状动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