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的文明形态,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后,使生态文明逐渐成为了现实。践行生态文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21世纪我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路径,是中华民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统一于国家五大文明的建设布局之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生态文明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觉悟,直接关乎人民的福祉、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更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生态文明观的培养路径找寻方式,不单是从高校层面入手,而是包括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这四大方面在内,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养的“四位一体”模式,将一切可以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主体视为施教者,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路径和对策。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和高效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情况展开调研,分析结果不容乐观,表现如下:从大学生来看,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和理念相对薄弱,生态文明情感认同和道德责任感淡漠,生态文明行为存在短板;从高校教育情况来看,长期重智轻德忽视了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校园生态硬件设施缺位,生态文明活动数量少、质量差且流于形式,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下,从社会大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机制、家庭教育、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对策,包括改善社会环境净化舆论氛围、强化学校培育、重视家庭引导、加强大学生自我完善等方面,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有效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最公平的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使大学生成为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中坚建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