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多义(多义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几乎每一个词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多义性。多义词最直接、简单的定义就是:如果一个词存在两种以上的意义,那么它就是多义词。Taylor指出,多义现象是一种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的意义聚合的语言现象。Byrd et.al曾经说过,在韦伯斯特第七版的字典里,大概40%,即21,488个单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词大多都属于基本词汇范畴。一词多义现象既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满足了人们进一步简便、有效地认知世界的愿望。意义作为词汇信息中可变性最大的元素既是词汇学习中的核心又是难点。它既有着历时的变化又有着共时的变化;一个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体现不同的意义。既然意义是词汇学习的难点,那么一词多义现象就更是教与学的难中之难了。可是人们在以往的词汇学习过程中通常强调词汇的数量而非其质量,所以多义词的义项习得并没有受到足够的认识。学生往往也不对多义词采取什么特别的学习策略,通常只知道一两个意思而已,而且义项之间的关系也支离破碎,完全没有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在一篇文章里所有的词都不是生词但是学生却看不懂的原因。如何学习多义词,采取的策略是什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有效的指导学生?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常规地教授多义词的方法主要是在遇见一个讲一个,只简单地介绍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某种含义而忽视讲解词的原型意义(基本意义)。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没有形成系统。学生在习得多义词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背诵其他类型单词的策略或是死记硬背的策略,效果并不理想。Mondria (1996)通过试验证明根据语境推测多义词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期望的那么有效果,并且猜词法并不一定保证学生对目标词的长时记忆(long-term retention)。美国学者Schalz和Baldwin (1986)以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的结果表明:上下文线索并不能充分地推测出词义。Bensoussan和Laufer (1984)也通过实验发现学习者猜测多义词的效果远不如对其他词汇的猜测,人们对根据语境推测词义方法的效果过于乐观了。近年来,多义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义学范畴,而是拓展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重视起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学者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多义词的产生机制和学习的有效策略。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80-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的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方式、概念结构、语义系统、人类知识、文化规约之间的密切关系,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原型范畴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可以说范畴观—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原型范畴理论首先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根据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LaBeouf,Rauch和Lakoff等人在70—80年代对一些最基本概念(如cup—杯子、bird—鸟、fruit—水果等)进行了定量研究,从而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性质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了一个范畴;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成员;能最好,最典型地反映本范畴的特征;一个范畴内的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而是呈现出一种家族相似性;范畴内的成员的地位不相等;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自此理论提出后,很多语言学家将之用于语义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多义词所构成的范畴也呈现了家族相似性。一个多义词多个义项之中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即原型意义,其他意义都是在原型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词义扩展的工具是隐喻和转喻。词的多义化过程就是词义中非典型成员以典型成员为基础不断衍生以及典型成员不断分裂的过程。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形成了一个既彼此相连又相互影响的整体;各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认知理据的;在多义化的过程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了三种模式:辐射模式、连锁模式和半辐射模式。李瑛和文旭通过head一词分析了多义词延伸的认知思维结构和呈现方式。认为词义延伸主要依赖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呈连锁状方式,隐喻呈辐射状方式。Nation (2000)指出多义词认知过程的有效策略是用一个能贯穿于所有意义的词义来定义一个多义词,这样可以缩短所需认知的过程。原型范畴理论中的以原型意义为认知基础的认知模式恰恰就符合这样的一种认知策略。因为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间具有家族相似性,而人的记忆又是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在讲授或是学习多义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基本意义出发,并利用两大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思维来推导出其他各种相关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各义项间的深层联系,使词义范畴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然后在特定的语境中习得。本论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利用隐喻和转喻这两大认知工具以及语境形成一套认知模式,以此去指导多义词的习得,采取的方法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培养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及科学地习得多义词。此外,此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以吉林大学三个专业180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受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以及测试的形式,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3.0和Excel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Alpha值检测、描述性分析(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多义词的使用策略情况、原型意义和比喻意义对多义词词义猜测的准确度比较、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教学方法和常规的教学方法哪个更有利于多义词的习得以及三种义项关系模式——辐射模式、连锁模式、半辐射模式和成绩的相关程度以及学生对他们的掌握程度。本研究表明:1)大学生多义词的使用策略主要以认知策略为主。其中词义联想策略、语境策略以及猜词策略是学习者经常使用的策略。而社会情感策略是使用频率最低的。2)被提供原型意义的学生和被提供比喻意义的学生在多义词比喻意义的猜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提供核心意义能帮助学生对多义词比喻意义的猜测。3)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多义词教学方法比常规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多义词的习得。4)多义词词义之间的三种关系模式——辐射式、连锁式和半辐射式和成绩有很高的相关性。其中辐射模式和成绩存在着最强烈的相关性,连锁模式相对来说相关性弱了一些。虽然学生对具有半辐射模式的多义词掌握的情况最好,但是半辐射模式和成绩之间却没有最强烈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