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在被异性追求的过程中,拒绝和接受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反应,一个代表她们不会与哪些类型的男性建立恋爱关系,另一个则代表她们最终与哪些类型的男性建立恋爱关系。可以假设,女性由拒绝到接受之间态度的变化是由一系列因素的造成的,这些因素共同反映了女性在选择恋爱对象过程中所偏爱的线索。因此,只要把恋爱对象相关的特征与拒绝对象的特征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到女性的择偶偏好。
沿着这一思路,本研究采取了新的研究范式,自编女大学生恋爱对象选择和情感偏好问卷,对350名师范类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中,受测者(女大学生)不需要直接陈述她们对伴侣的期望和要求(以往的研究方法),而是回忆最近一次发生的:拒绝异性追求、接受异性追求、主动喜欢三种情感经历,并分别根据“喜欢、拒绝、接受”的对象的特征作答问卷。最后,我们通过对比各个情景中对象特征的差异,来确定女大学生的择偶偏好。
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女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主要关注八个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是:自身意愿、亲密程度、对方态度(是否喜欢我们)、身体外形、成熟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经济状况。
(2)女大学生喜欢的异性在以下方面表现突出,按突出程度依次是:自身意愿、亲密程度、身体外形、成熟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经济状况、对方态度。
(3)自身意愿和亲密程度(重要程度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是影响女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以及情感偏好的首要因素,说明女大学生在选择伴侣的过程中,主要基于的是情感判断,而非理性判断。
(4)女大学生容易被外形较好的男生吸引(第三位),也更倾向于与外形较好的男生建立恋爱关系(第四位)。这个结论与以往的问卷法(直接询问被试择偶条件)结果存在差别,但与实验法的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女大学生虽然自我陈述的过程中声称自己不看重外形特征,但在实际选择中,却比较重视外形。
(5)女大学生会与喜欢自己的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第三位),但对方的态度对她们的情感反应影响不大(第八位)。
(6)女大学生较容易被成熟的男性所吸引(第四位),也更倾向于与成熟的男性建立恋爱关系(第五位)。说明女大学生选择伴侣较先考虑能够照顾自己的异性,这符合进化论的观点。
(7)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女大学生的择偶决策,但它们在两组都排在中等靠后的位置。说明女大学生偏好感知觉的线索,并不十分关注对方的经济状况和内心品质,这与以往的让受测者直接陈述自己的择偶偏好结果存在差异。
(8)内心是否真正喜欢对方不是女大学生建立恋爱关系的必要条件。
(9)女大学生喜欢的对象在在身体外形、自身意愿、成熟程度、经济状况、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五个方面明显高于恋爱对象。但在亲密程度、对方态度两个方面,却明显低于恋爱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