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的工作负担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障碍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自杀率成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精神疾病之一,据WHO估计,全世界的抑郁障碍患者有1.2亿-3.0亿,全球抑郁障碍患发病率将达到12.8%,预计到2020所将成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全球第二的医疗疾患。中医中“郁证”、“百合病”、“脏躁”、“不寐”等疾病中有大量症状描述与抑郁障碍相符,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了千年的经验可用于抑郁障碍的治疗选择。当前对抑郁障碍的治疗的手段是以氟西汀等一线西药为主配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虽可,但不良反应、断药反应凸显,复发率高。而中医学情志相胜疗法可填补非药物治疗领域的空白。《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情志相胜疗法,是在中医五行相克理论指导下对于陷入某种不良心理状态无法自拔并引起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的患者,医者有意识地引起患者一种情绪来抑制、改善或消除另一种异常情绪的不良表达,从而打破患者身心互害的恶性循环,逐步引导患者从不良心理状况中解脱出来,最终达到五脏协调,心神统一,治愈病症的目的。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被中国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不断验证该疗法效果确切的同时也使该疗法的理论更加丰富,但该疗法尚未在现在抑郁障碍的治疗中广泛应用,需要在归纳总结其对抑郁障碍的适用性的同时寻找其在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障碍。方法:通过参阅《黄帝内经》、《类经》、《名医类案》、《儒门事亲》、《医方考》等中医、非中医古籍对其中有关“郁证”等与抑郁障碍相关疾病的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再着重整理情志相胜疗法的发展和应用;利用互联网进入清华同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网站)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维普期刊网以及PUBMED等中外文献数据库对抑郁障碍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与前者进行对比参考,着重探讨情志相胜疗法的起源、发展、现代研究,试阐述其作用机制,从“喜胜悲(忧)”、“怒胜思”和“思胜惊(恐)”疗法医案分析中总结其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优势,并与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对抑郁障碍的探索与治疗进行分析对比,为治疗抑郁障碍提供新的思路和疗法。结果:中医对抑郁障碍的认识早,治疗方法丰富多元,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西医对抑郁障碍的认识直观、详尽而系统,其理论符合现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其治疗手段易于被大众接受。但现代医学尚不能确定抑郁障碍的病因病机,因此其治疗方法只能顾标难以及本;在此理论指导下开发的西药种类繁多,机制各异,疗效也长短互见,毒副作用不一,长期使用对人体损伤较大。情志相胜疗法在中国使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成熟,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但能解决抑郁障碍中的主要精神症状,还能消除其伴随的躯体症状,且几乎无毒副作用,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结论:情志相胜疗法的理论完善、操作简便、临床案例充足、对大多抑郁障碍的适用性好、疗效显著、起效迅速、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该疗法目前并没有被大量应用于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原因是其理论依据不符合绝大多数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易被人接受;另外,治疗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程序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等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情志相胜疗法在精神疾病领域相关的现代研究在逐渐增多,面对抑郁障碍日益增高的患病率及其造成的社会损失,尽快将情志相胜疗法标准化,提高其操作的安全性,其可作为抑郁障碍非药物疗法的重要补充在临床上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