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设置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核心。 我国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十年发表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主题论文中关于校本课程研究的论文所占比例还是很小的,种种现象也说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是很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在教育体系的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国以来,我们的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编写和审定,高度集中管理,符合我们计划经济的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市场经济体制,物质文明带动精神文明,我们的文化教育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教育要因地制宜,要适应不同地方文化,不同办学规模,不同就读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应该是创新的,走向时代尖端的,应实行由中央、地方和学校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国家课程的引领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创新实践,都应建立在当地文化特色和学校课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这样才可有效地、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的研究和设置,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在实践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不同地域的孩子,对中职课本的课题与内容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举例说明,比如省编学前教育的教材中提到的越剧,绍兴地区的学生可能体会就深刻些,而我们温州地区的孩子,更愿意去了解温州鼓词。教材内容一旦远离学生生活,就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无法将课本知识与自身生活融会贯通,并因地域限制,很难在将来的工作中进行应用。而本土的地方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学生印象较深,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综上所述,地方课程的研究和设置,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为他们的就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地方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背景,研究和设置融入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有利于从中拓宽视野与汲取营养,构建于提升校园文化。黄杨木雕文化是乐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黄杨木雕文化的同时应充分利用黄杨木雕研究成果,如黄杨木雕与乐清风土、时代、美学、艺术风格、木雕与泥塑等研究成果,将其融合到学生的课程中去。乐清的黄杨木雕不仅仅是用料珍贵的,具有装饰性、观赏性的经济类艺术品,它更是承载了乐清的悠悠历史,体现乐清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展现乐清手工艺人的非凡智慧和艺术造诣的民间瑰宝。为了不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流失,我校开设了黄杨木雕班,招收了一大批学生跟从高公博大师学习黄杨木雕工艺,普及黄杨木雕工艺,使其融入民间艺术的环境中,以促进乐清黄杨木雕艺术的更好发展。 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开发本土文化,将其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呢?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学中研究和开发乐清的黄杨木雕专业课程,有效整合现代学徒制,既传承文化,又发展经济,并且对形成我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和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为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和设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