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中坳陷为渤海湾盆地西北缘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油气藏形成分布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论文以冀中坳陷东部地区(新三维连片地震覆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地质解释分析盆地新生代断裂系统、构造样式空间展布规律。结合地震、钻井、岩心及镜下薄片等资料研究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建立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型。最后探讨构造变形与油气藏形成分布的关系。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如下:盆地发育NE-NNE、SE-SSE、NW-NWW向三组主干基底断层,控制新生代盆地南、北区域呈镜像对称。研究区北部受NE-NNE向断层控制,均为SE-SSE倾向,古近纪伸展活动由西向东迁移,沉积中心向东迁移;研究区南部受NE-NNE向断层控制,多为NW-NWW倾向,NW-NWW向断层调节变形,古近纪伸展活动由东向西迁移,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研究区中部马西断裂带由走滑伸展逐渐变为以走滑活动为主,调节南、北区域伸展断层位移量。E1-2k-E2s4、E2s3-E2s2、E3s1-E3d三套构造层构造样式差异展布,构造层间构造样式叠合方式不同。E1-2k-E2s4构造层主要为“箕状半地堑”,部分区域发育简单“铲式半地堑”,马西断裂带中、北段发育正花状构造样式;E2s3-E2s2构造层大部分区域发育“铲式半地堑”,凤河营凸起、牛驼镇凸起及河间潜山地区发育坡-坪式断层控制的“复式半地堑”,马西断裂带中、北部发育正花状构造样式;E3s1-E3d构造层主要发育“铲式半地堑”,马西断裂带发育走滑花状构造样式,饶阳凹陷留西地区受共辄主干断层控制发育不对称“堑式”。E2s3-E2s2构造层以继承型和利用型方式叠合于E1-2k-E2s4构造层之上,E3s1-E3d构造层以新生型叠合方式部分叠合于E2s3-E2s2构造层之上。E1-2k-E2s4、E2s3-E2s2构造层主干基底断层、新生次级断层组合方式表现正向裂陷特征,反映近NW-SE向局部伸展应力场;E3s1-E3d构造层,主干基底断层、新生次级断层组合方式表现斜向裂陷特征,反映NNW-SSE向近SN向局部应力场。盆地裂陷特征变化反映局部构造应力场发生顺时针旋转。盆地古近纪经历初始裂陷(E1-2k-E2s4)、强烈裂陷(E2s3-E2s2)、萎缩裂陷(E3s1-E3d)三个演化阶段。E1-2k-E2s4沉积期,先存大厂断层、大兴断层、沧西断层发生伸展活动,上盘发育NNE-NE向小型半地堑。E2s4沉积末期河间潜山、牛驼镇凸起地区变质核热隆升,导致断层面向上拱曲变形,核上部古近系甚至中新元古界遭受剥蚀。E2s3沉积期,大厂断层、大兴断层及沧西断层形态为坡-坪式,上盘发育复式半地堑。E2s3沉积末期,凤河营凸起、牛驼镇凸起、河间潜山地区变质核持续热隆升,断层面进一步弯曲抬升。受隆升变质核影响,拆离断层弯曲上段逐被遗弃,渐停止伸展活动。E3s1-E3d沉积期,拆离断层上盘次级断层或收敛、或切割原拆离断层弯曲下段,取代原拆离断层成为新一期盆地边界断层,盆地发育范围缩小。构造演化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构造活动控制沉积环境,进而控制成藏要素分期、分区发育。构造演化控制油气藏环洼(烃)聚集,断陷陡坡带、洼槽带发育构造类油气藏,斜坡带发育地层岩性类油气藏,洼槽向斜坡过渡区域发育构造-地层岩性复合类油气藏。变质核热隆升作用主要影响潜山油气藏形成发育。变质核早期热隆升,引起核上部地层弯曲变形,形成断背斜等潜山圈闭。核两翼洼槽区烃源岩发育,沿不整合面、或沿油源断层向潜山圈闭输送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