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与文化转换活动的角度,从语言文化层面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空缺及传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和传播文化,同时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语言反映不同文化色彩,语言文化空缺更是最鲜明更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产生于语言文化差异基础上的空缺是语际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它是民族语言文化异质性体现的极致。正是这些空缺构成了翻译中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20世纪80年代,俄国学者ю.索罗金等指出:消除“空缺”是理解外语文本的重要环节。也就是说,排除这一障碍,消除不同语言结构、文化积淀造成的差异,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正是翻译的使命。 在消除差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囿于翻译的可译性或不可译性这一片面的观点,而应该持一种更全面、更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语言是可译的。因为我们周围的事物只有两种—已知的和未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那些未知的东西终将被人们所知。因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全面认识不是一个神话,而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作为一种交际性极强的社会活动,翻译,包括语言文化空缺的传译,当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社会习俗、语言结构、思维模式的差异,译者翻译技巧的不足,以及译语读者认知能力的有限,有时语言又是不可全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深和译者的创造性努力,不可译性往往可转化为可译性。因此“不是一切都可译”观点应该为“暂时不是一切都可译”。 全文包括4个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翻译的实质,它与语言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文化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文化距离越大,翻译中的困难就越多,译者克服这些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