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青海弧菌和费氏弧菌为待测菌种,通过固体培养,洗出菌液,在25℃恒温水浴下与待测抗生素反应,分别对磷霉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以及土霉素的毒性作用进行检验,并且对这两种发光菌的最佳测定温度、最佳固体培养时间、保藏耐受性,以及在牛奶中土霉素的检验进行相关探究。其主要的结论如下:1.最佳测定温度:青海弧菌和费氏弧菌在25℃下发光强度变化有较强规律,在其他温度下,这两种发光菌发光强度变化的规律均不够明显,因此,青海弧菌和费氏弧菌适宜于在25℃恒温水浴下测定。2.最佳培养时间:青海弧菌在培养10小时后,其发光活性还不够稳定,在培养14-18小时后,其发光活性才逐渐稳定,其中,在培养14小时,土霉素作用50分钟时,其量效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在培养22小时后,其发光活性变弱,不适于土霉素测定。与之不同的是,费氏弧菌在培养22小时后,土霉素对其的毒性抑制作用量效关系逐渐稳定。3.水中不同抗生素的毒性作用测定结果:由试验结果可知,磷霉素对青海弧菌的抑制作用非常短促,在作用半小时后,10μg/L到100μg/L对其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但量效关系不够理想;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费氏弧菌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良好,但由此推算出的半数发光抑制率浮动较大;土霉素对这两种发光菌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均较好,对青海弧菌在前20分钟低浓度下有毒性兴奋作用,在作用50分钟时,量效关系相关性最好,R2=0.9996,土霉素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抑制作用随土霉素浓度变化呈直线关系,且这种量效关系比较稳定。4.两种发光菌保藏耐受性比较:在4℃存放96小时内,费氏弧菌测得的土霉素半数抑制浓度E50值在60.1μg/L上下浮动, E50值在不同作用时间内的变异系数比较小,前24小时,在5%以内;土霉素对其毒性作用的量效关系相关系数均较高,当天制备的菌液最为稳定,相关系数在不同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为0.9824,变异系数为0.81。青海弧菌与之相比则相差较多,当天制备的菌液测得平均值为74.30μg/L,放置24小时后即降至37.20μg/L,因此费氏弧菌的保藏耐受性要优于青海弧菌。5.牛奶中运用发光菌对土霉素毒性作用测定结果:牛奶中测定时,土霉素对两种菌种的抑制效应有着非常相似的规律,其抑制率随时间的变化都比较稳定,而且费氏弧菌的量效关系更为稳定。因此费氏弧菌更为适合用于检测牛奶中土霉素。发光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对多数污染物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而弧菌属已然发展为评估兽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危害的重要菌种,就初级筛选层面而言,快速生物检测法是相关危害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本试验通过费氏弧菌和青海弧菌,进一步探究其在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