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的创新时有发生。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无疑将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科技创新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所在。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核心因素,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北京全面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夯实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署,是站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坚持全球视野,坚持创新自信,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的关键所在。基于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发展需求,要集聚全球科技人才,构建全球科技人才高地。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领先的科技创新基础。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北京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如城市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北京集聚科技人才就必须要“摸清家底”,要准确掌握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规模、结构、特点、集聚环境等,要掌握北京集聚科技人才客观规律,要“找对方法”,明确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最优化路径,发挥科技人才集聚效用。鉴于此,本研究拟在考察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北京科技人才集聚规律,解决好北京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和“成就人才”的问题。以期为北京构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科技人才高地提供参考性政策建议,为超大城市人才发展和创新城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首先搜集相关期刊论文、网络资料、学术著作等文献资料,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科技人才集聚的机理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掌握科技人才集聚的客观规律;然后,利用统计年鉴和官方统计数据构建北京科技人才资源分析技术数据,系统分析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现状,掌握北京科技人才集聚概况;其次,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析,即在分析归纳集聚阶段性差异的基础上,推导演绎集聚各阶段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最后,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科技人才集聚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与效用等,即定性分析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环境因素对人才集聚的作用机制和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定量分析经济发展在科技人才集聚中的中介作用效果,以及科技人才集聚对提高北京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度。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本研究将北京地区的科技人才集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丰富了人才集聚的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科技人才集聚问题的研究多为宏观研究,尽管基于区域数据展开人才集聚问题研究的成果逐渐增多,但多为江浙地区或者对比我国中、西、东部地区的对比研究。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对北京市的科技人才集聚问题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性。二是,本研究突破了关于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多为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将科技人才集聚分为初始性集聚、相对性集聚、变革性集聚和高精尖性集聚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科技人才集聚的目标、原则、起因以及各阶段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优化北京科技人才集聚模式和加强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理论依据。三是,本研究将在构建集聚环境、经济发展与人才集聚三者间作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路径回归分析及两步法展开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各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测算北京科技人才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丰富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效用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系统分析了北京科技人才资源现状,发现北京科技人才集聚优势明显,集聚规模、密度、强度均处于全国前列;女性科技人才占比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与欧盟国家基本持平;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八成。同时,北京建设全国科技人才创新中心,推进高精尖产业升级发展,以及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资源为北京科技人才集聚形成与发展提供无限潜力。第二,基于科技人才集聚客观规律和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的分析发现,北京科技人才集聚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四个阶段。两个类型是指驱动型集聚和引致型集聚,四个阶段分别为绝对性集聚、相对性集聚、变革性集聚和高精尖性集聚。其中,绝对性集聚、相对性集聚、变革性集聚属于驱动型集聚,高精尖性集聚属于引致型集聚。绝对性集聚以“引来人才”为原则,主要是发挥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强北京对科技人才的“拉力”,以提高科技人才绝对增量,实现扩大科技人才规模的目标;相对性集聚以“留住人才”为原则,充分发挥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社会因素,通过优化科技人才集聚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环境,降低北京对科技人才的“推力”,以减少科技人才流失量,实现科技人才集聚规模的相对性增长;变革性集聚以“用好人才”为原则,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组织因素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组织资源、组织机制、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管理等因素的作用,激活科技创新活力,发挥科技人才集聚效应;高精尖性集聚以“成就人才”为原则,抓住高精尖人才的个体人口特征、情感、需求以及能力因素等的基本特征,积极形成北京“成就”人才的“托举力”,并对科技人才流动意愿产生积极影响,集聚和培养高精尖人才。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四个阶段具有阶梯性和共存性。绝对性集聚是形成科技人才规模的初始阶段,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相对性集聚是在通过绝对性集聚形成一定科技人才规模后,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对科技人才集聚发展起到维护和保障性作用;变革性集聚是科技人才集聚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进阶性阶段,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发展起到升华性作用;高精尖性集聚是提升科技人才集聚质变速度和水平的关键阶段,对科技人才集聚发展起到飞跃式地促进作用。四个阶段在北京科技人才集聚中共存,存在于不用行业,不同类型或不同组织中,根据其人才集聚的需要和发展目标不同而决定。第三,北京科技人才集聚四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不尽相同。绝对性集聚的是通过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科技人才集聚。一方面,良好社会环境影响个体流动意愿,另一方面,社会因素对组织环境的提升与优化提供强大推动力。组织因素的提升与优化又促进个体流动内驱力的形成,从而形成科技人才绝对性集聚。相对性集聚的主导因素是社会因素,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的完善、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文化、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将优化科技人才集聚的社会环境,减弱科技人才集聚“推力”降低科技人才流失,提高科技人才相对增量,形成科技人才相对集聚。变革性集聚的主导影响因素是组织因素。组织丰富的人才、资金、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是变革性集聚形成与发现的基础;组织人才引进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改革是北京科技人才变革性集聚的关键所在;健康的组织文化统一组合行为规范,引导组织创新方向,对北京变革性集聚起到凝聚作用;通过加强服务意识与引导行为,强化组织契约精神和激励创新,处理好充分信任和警惕红线的关系等不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对北京变革性集聚起到协调组织作用。高精尖性集聚的主导因素为个体因素。高精尖性科技人才在个体人口特征因素、情感因素、需求因素和能力因素的综合个体因素作用下,通过畅通的集聚渠道,形成高精尖性集聚。同时,高精尖性集聚又促进其他科技人才对高精尖性集聚所在地或领域的向往,影响其他人才的个体因素,进一步促进其他科技人才集聚。高精尖性集聚为其他人才集聚提供吸引力,其他人才集聚为高精尖性集聚提供强大人才资源保障。第四,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和间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两个方面。科技人才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是社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科技人才集聚量变阶段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质变阶段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从而促进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结构的优化,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贡献中,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重要投入要素,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人才集聚通过促进科技进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科技人才集聚量变阶段加大了创新劳动投入,质变阶段提高了创新效率。科技人才集聚还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因此,科技人才集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又通过升级和科学配置经济投入要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和扩散产业技术,促进经济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等,充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人才进一步集聚提供夯实经济基础。第五,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环境的影响效用上,一是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政策支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科技人才集聚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且作用效果明显。二是在各环境因素影响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传导机制中,经济发展起到了中介作用,且作用效果明显。各环境因素通过经济发展间接的影响了北京科技人才集聚。三是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对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总效用显著,但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中介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能当前北京的科技人才集聚还是以扩大科技人才规模为主的绝对性集聚和相对性集聚为主,变革性集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四是从时间发展的维度上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发展较为稳定地、持续地、显著地影响对北京科技人才集聚;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市场化水平、对外开发程度、医疗资源和政策支持对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效果波动较大,具有时代发展特征。第六,北京科技人才集聚的经济贡献效用上,显著促进了北京经济产出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其中,科技人才集聚对经济产出增长的直接贡献显著,贡献率为3.98%,但仍存在贡献率相对有限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北京科技人才研究类型结构、隶属关系等方面的特征造成约半数科技人才的劳动产出无法在北京直接经济产出中体现。一方面,北京科技人才中约有半数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处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环节,其劳动产出主要形式为高水平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等,难以在北京生产总值中体现。另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承担着城市发展的首都功能,拥有大量国家科研企事业单位,约有半数科技人才隶属于中央,导致这部分科技人才的劳动产出难以直接贡献于北京地方生产总值的增长。二是,在科技创新价值链环节中,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向产品创新环节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环节发展滞后造成。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虽然逐年递增,但由于“产-学-研”脱节,导致部分成果束之高阁,未能及时完成产业化转换,从而影响了科技人才劳动成果对北京经济产出的增长的直接贡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