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3周龄脑瘫幼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tWalk XT步态分析、VBM、ALFF分析及病免疫组化蛋白检测,研究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对脑瘫幼鼠运动功能、脑结构、脑功能及M1区MCT1、CytC、Caspase-3蛋白的影响,并与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顶颞前斜线针刺进行比较,以期验证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治疗脑瘫幼鼠运动功能障碍的优效性,分析该针法对脑瘫幼鼠脑结构、脑功能的效应规律,试图探讨脑区神经元的效应规律对行为学研究结果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该针法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对CP幼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针刺1组、针刺2组、假针刺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6组。采用经典HI模型造模,即结扎左侧颈总动脉,造成永久性断流;后置于氧浓度为8%的低氧环境2h。其中正常组,不予造模;针刺1组、针刺2组、假针刺组及模型组予以造模;假手术组,仅切开颈部皮肤,剥离左侧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不结扎颈总动脉,不予低氧处理。针刺1组采用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针刺2组采用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顶颞前斜线针刺、假针刺组采用非经非穴针刺,留针20分钟,每周干预6次,治疗2周;正常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天正常抓取,不予其他任何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14天进行悬吊试验、Grip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检测,于造模后、治疗七天及治疗14天进行步态分析检测。结果:1、治疗14天悬吊试验及Grip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针刺2组、假针刺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悬吊试验、Grip试验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与针刺2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1组悬吊试验、Grip试验评分有高于针刺2组的趋势,提示针刺1组对CP幼鼠悬吊试验、Grip试验评分的改善有优于针刺2组的趋势。2、治疗14天姿势反射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及假针刺较正常组姿势反射试验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姿势反射试验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针刺1组对CP幼鼠姿势反射异常的改善优于针刺2组。3、治疗14天CatWalk步态分析平均速度结果显示,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CP幼鼠运动速度有随时间改善的变化,针刺1组平均速度有高于模型组、针刺2组的趋势,提示针刺1组对CP幼鼠运动速度的改善有优于针刺2组的趋势。4、治疗7天左前肢平均压强分析结果显示,针刺1组左前肢平均压强低于针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期针刺1组对CP造模后左前肢平均压强的代偿性升高的改善优于针刺2组。治疗14天左前肢平均压强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针刺2组、假针刺组左前肢平均压强较正常组代偿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左前肢平均压强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1组左前肢平均压强有低于针刺2组的趋势,提示针刺1组对CP幼鼠前肢平均压强代偿性升高的改善有优于针刺2组的趋势。5、治疗14天右前肢平均压力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假针刺组右前肢平均压强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右前肢平均压强有高于针刺2组的趋势,提示针刺1组对CP幼鼠右前肢平均压强的恢复有优于针刺2组的趋势。第二部分: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对CP幼鼠脑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健康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针刺1组及模型组3组。造模及干预方法同第一部分。于治疗14天进行采集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计算、分析各组间幼鼠灰质体积及ALFF值。结果:1、造模后14天,模型组与正常组幼鼠灰质体积结果显示,模型组在左侧小脑小叶、内嗅区皮质、旁下托、海马、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杏仁核、外囊、第一躯体运动皮质、额叶皮质、胼胝体、扣带皮质及右侧颞叶联络皮质等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双侧小脑小叶、右侧眶背皮质、岛叶皮质及眶皮质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14天,针刺组与正常组幼鼠灰质体积结果显示,针刺组在左侧旁绒球、单小叶、压部后颗粒细胞皮质、外嗅区皮质、海马、丘脑背外侧核、苍白球、内囊,右侧上丘浅灰质层、下丘脑后核、纹状体(尾状核)、第一躯体感觉皮质(上唇区)以及双侧外囊、扣带皮质1区等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右侧三叉神经脊束及左侧小脑小叶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幼鼠灰质体积结果显示,针刺组在右侧内嗅区皮质、颞叶联络皮质及第二视皮质(外侧区)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在右侧椎体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造模后14天,正常组与模型组幼鼠ALFF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在双侧眶背外侧皮质及左侧岛叶皮质区域ALFF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在双侧丘脑、左侧下丘脑、左侧杏仁(梨形区)、左侧齿状回、左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上唇区)、左侧海马、右侧中脑深核及右侧第一视皮质区域ALFF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14天,针刺组与正常组幼鼠ALFF结果显示,针刺组在双侧扣带皮质、右侧海马回嗅觉小岛、左侧侧脑室等区域ALFF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皮质内、基地)、双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上唇区)、双侧额叶、右侧旁中央小叶、右侧中间网状核、右侧面神经根、右侧中央灰质、右侧第一视皮质、右侧脑桥核、右侧第一听皮质、右侧齿状回、右侧外囊、右侧苍白球、右侧岛叶、左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左侧椎体、左侧下丘中央核、左侧中脑深核、左侧内囊、左侧运动皮质ALFF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幼鼠ALFF结果显示,模型组在左侧椎体区域ALFF值显著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侧第一运动皮质、右侧丘脑后外侧核及右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桶状区/少颗粒区/前肢区/后肢区)区域ALFF值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对CP幼鼠的MCT1、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3周龄雄性wistar幼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及假针刺组。造模及干预方法同第一部分。于治疗14天后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计算、分析各组幼鼠脑内病灶侧M1区MCT1、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假针刺组脑组织MCT1蛋白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1组、针刺2组MCT1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MCT1蛋白表达强度较针刺2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针刺1组幼鼠脑M1区CytC蛋白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刺2组和假针刺组幼鼠脑M1区CytC蛋白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1组、针刺2组CytC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CytC蛋白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1组MCT1蛋白表达水平较针刺2组有下降趋势。3、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和假针刺组幼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刺1组和针刺2组Caspase-3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针刺1组Caspase-3蛋白表达强度较针刺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在改善CP幼鼠平衡性方面显著优于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顶颞前斜线针刺,在改善整体运动情况、承重能力及协调性等方面具有优于顶颞前斜线针刺的趋势。2.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具有促进CP幼鼠健侧M1区及病灶侧椎体区神经元活动的作用,且对病灶侧岛叶、椎体及双侧海马区域神经元活动的亦具有一定作用,从而改善CP幼鼠运动功能障碍。3.八卦形头穴透刺针法通过促进病灶侧M1区MCT1蛋白表达、抑制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起到促进病灶侧M1区神经元能量代谢、抑制凋亡、修复M1区神经元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