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筝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两千余年。伴随着国家提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块闪耀的瑰宝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靠宣传、靠推广,还要靠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音乐活动作为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地位是越发的举足轻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的表述,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涵盖日常课堂中所学习的艺术文化知识,还应当包括课外音乐社团这一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部分。近些年来,成都市已有许多小学开设了各具特色和规模的古筝社团,在校的相关负责教师们也为这些社团的发展壮大倾注了诸多心血,通过制定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有机会去学习这门古老乐器,充分感受传统民族器乐文化的魅力。学校还不定期为孩子们举办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来展示是如何传承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形式新颖的课程体系中传播社团文化和校园精神,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并理解华夏文明的深蕴。本文选取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作为实践基地,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古筝社团的现状、问题等展开论述。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来源及意义,阐述论文的结构和国内外现状。第一章以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来铺垫,采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由点及面地了解成都市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开展的整体状况和古筝社团的开设现状。第二章通过研究学校古筝社团的实际开展状况,分析思考问题所在。在第三章梳理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针对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为中国其他地区小学古筝社团的发展提供部分教学案例,给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