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具有极高的粘性,能够吸附污水中存在的悬浮物、病菌和有机物等杂质,形成含水率极高的菌胶团结构,造成剩余污泥含水率高、脱水困难。生物沥浸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实现污泥减量化。铁源是生物沥浸微生物重要能量底物之一,不同铁源及其投量会影响其新陈代谢,从而引起污泥EPS变化,进而影响脱水。为此,本研究采用生物沥浸法处理理剩余污泥深度脱水,探索铁源对污泥EPS结构和组分迁移/转化的影响,寻求合理的铁源供给模式,为生物沥浸促进污泥深度脱水提供借鉴与参考。以单一铁源(Fe SO4、Fe Cl2)以及铁源复配硫源(Fe SO4+S0、Fe SO4+Na2S2O3、Fe Cl2+S0、Fe Cl2+Na2S2O3)为能量底物,在水温28℃,转速180 r/min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沥浸试验。结果表明:(1)铁源作为能量底物时,污泥EPS中紧密结合型EPS(TB-EPS)比例最高(68.15%~95.47%),其次是溶解型EPS(S-EPS)(2.69%~30.36%)。生物沥浸过程中,TB-EPS和S-EPS含量的增加对污泥脱水不利。(2)蛋白质在TB-EPS、S-EPS、松散附着型EPS(LB-EPS)中比例(47.18%~98.73%)均为最高;其次是多糖(0.73%~42.96%)。生物沥浸过程中污泥EPS三维荧光光谱显示,EPS主要出现了类蛋白、色氨酸类、多糖、多环芳烃类腐殖酸、聚羧酸类腐殖酸五个荧光峰。类蛋白、色氨酸表征蛋白质物质,其与污泥脱水性能相关性也表现为最强。(3)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B-EPS中蛋白质、多糖与污泥比阻(SRF)高度正相关;S-EPS中蛋白质与SRF高度正相关,多糖与SRF高度负相关;L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与SRF负相关;DNA与SRF相关性均不显著。(4)TB-EPS中蛋白质、多糖含量下降有利于促进污泥脱水;S-EPS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多糖含量上升有利于促进污泥脱水;LB-EPS中蛋白质、多糖含量上升有利于促进污泥脱水。投加单一铁源时,Fe SO4组的污泥EPS与污泥比阻(SRF)的相关性相对Fe Cl2组更强;投加复合能量底物时,Fe SO4+S0组的污泥EPS与SRF的相关性相对显著。(5)与复合能量底物相比,Fe SO4作为能量底物时,SRF由5.82×1012m/kg下降至3.58×1011m/kg,污泥由难脱水状态变为易脱水状态,SRF下降率相对最高,为93.85%,从污泥脱水角度,确定试验条件下最佳铁源为Fe SO4。以Fe SO4作为能量底物,在投量为2g/L~8g/L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沥浸试验。得到,随着Fe SO4投量的增加,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当投量为6g/L时,污泥脱水性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