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IgA 肾病(Immunoglobulin A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以多聚 IgA 或 IgA 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然而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缺乏良好的特异性治疗手段。课题组经验方肾病II号方其对IgA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其治疗IgA肾病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肾病II号方对IgA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IgA肾病疾病状态及肾病II号方干预后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变化特征。[方法]40只4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模型组及肾病II号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肾病II号方组采用以下方法建立IgA肾病模型:牛血清白蛋白(BSA)隔天灌胃600mg/kg,每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0.1ml)+蓖麻油(0.5ml)一次,并于第7,10,13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0.25mg/kg,共持续14周。第15周开始,肾病II号方组分别按高、中、低剂量灌胃肾病II号方,并每周收集24h尿液,持续6周。实验结束后,取肝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测,取血清行肝肾功能及1HNMR代谢组学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而给药后肾病II号方高剂量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自第19周开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肾病II号方高剂量组的二者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五组大鼠间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轻度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且较模型组肾病II号方高剂量组肾小球系膜增生及基质增多有所减轻,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肝脏方面,除模型组见轻微脂肪肝病变外,其余四组无明显病理变化。3、血液代谢组学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1-甲基组氨酸、2-羟基丁酸、亮氨酸等22种代谢物表达上升,甲氨酸、乙酰胆碱表达下降。而肾病II号方干预后共15种代谢物表达下降,其中1-甲基组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维生素D2、柠檬酸、丙氨酸、肌酐、肌酸、氧化三甲胺、糖原、组氨酸及葡萄糖12种代谢产物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回调,提示这12种代谢产物可能是肾病II号方干预IgA肾病的特异性代谢产物,这涉及到能量(糖、氨基酸、三羧酸循环)、肌酸及甲胺代谢。[结论]肾病II号方具有治疗大鼠IgA肾病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IgA肾病代谢紊乱有关,其中主要涉及了能量代谢、肌酸代谢及甲胺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