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自2004年放开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以来,逐步压缩存贷款基准利差的利率政策成为推动改革的主要方式。官方基准利差的不断收缩,对中国银行业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造成了显著冲击,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质的改变。许多商业银行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将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作为新的发展战略。但是非利息收入与传统的净利息收入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二者的组合搭配又对商业银行整体的收益和风险构成未知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为此,文章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背景,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净利差决定模型,探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净利差的影响;进而又将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相结合,构建投资组合模型,综合探讨二者对银行风险调整收益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比重。在实证部分,文章利用中国163家商业银行2007—2013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和监管指标,以净利差决定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创造性地加入代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虚拟变量和非利息收入占比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非利息收入与净利差的关系进行分析;随后以投资组合模型为指导,构建计量模型,分析非利息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也改变了其决定因素的构成,在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的同时提高了经营风险;发展非利息收入有利于缓解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净利差乃至银行整体盈利水平的冲击,同时也能够降低银行盈利的波动性,但这仅局限于政策作用期内,且作用都是有限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净利差呈反向变动关系的同时,其占比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水平,但它又具有很高的波动性,使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面临更高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存贷款业务的风险水平会上升,净利差的风险特征会发生改变,净利息收入的波动会有所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组合向最优比例发展,将很好的实现风险分散,也将使中国的商业银行获得最优的风险收益权衡。中国的商业银行应着力提高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以加强在存贷款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在注重风险管理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着力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最终,在挣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都得到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优搭配比例,以获得最优的风险收益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