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丐户,又叫堕民,是一种贱民的户籍名称,这种贱民相传南宋时就已经出现,续存于元明清各代。丐户的称呼很多,元代称为怯怜户,元以前叫堕民或者是惰民,元以后都以籍名丐户称。虽称呼有所不同,但实质的卑贱地位是一致的。丐户与作为平民身份的乞丐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它虽与乐户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却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人对丐户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我比较认同多种起源说。丐户多分布于江浙地区,他们从事着诸如吹鼓手、剃头师傅、喜娘等低贱职业,经济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于他们的主要职业——“做堕民”,成员内部贫富差距较大。因此,丐户并非经济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作为区域性贱民,丐户的法律和社会地位都十分低下。明清法律在服饰、婚姻、科举以及法律惩处等方面对贱民都做了很多限制性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丐户,另外,在社会生活上丐户也倍受良人的歧视。为了改变这种低贱的身份地位,丐户也过抗争,但只是个别丐户的行为。明清政府都对丐户身份做出过一定的调整,特别是雍正帝豁除贱籍的政策,被看作是清朝真正对丐户贱民身份调整的开始。但这些调整并不彻底,到清末,士绅的积极参与使“收教堕民运动”成为一场自下而上的身份演变运动。然而,社会歧视依然存在,丐户也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从前的低贱职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丐户才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