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岩体作为由连续介质完整岩块和非连续结构面组成的离散介质,完整岩块间的相互作用需通过结构面非连续特征而发生相互作用。结构面除了使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不连续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外,结构面还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决定了岩体的潜在破坏模式。对于岩体工程中常见的无充填张开型和充填软弱介质的结构面,其抗拉强度较小,一般认为结构面不具备承受拉向载荷的能力。在压剪载荷作用下,岩体将发生多种沿结构面的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体作为由连续介质完整岩块和非连续结构面组成的离散介质,完整岩块间的相互作用需通过结构面非连续特征而发生相互作用。结构面除了使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不连续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外,结构面还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决定了岩体的潜在破坏模式。对于岩体工程中常见的无充填张开型和充填软弱介质的结构面,其抗拉强度较小,一般认为结构面不具备承受拉向载荷的能力。在压剪载荷作用下,岩体将发生多种沿结构面的剪切破坏灾害,并造成了巨大的工程翻修费用。岩体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三维应力状态力学环境中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三维应力状态力学环境中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岩体稳定性评价和灾害防治对策制定的关键力学指标之一。已有结构面抗剪强度估算模型的本质可归纳为“如何根据结构面粗糙度评价其抗剪强度”,即重点反映结构面自身力学性质和粗糙度两个内在因素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作用。这些抗剪强度估算模型大多建立在结构面直剪试验基础上。然而,工程岩体结构面处在不同于直剪试验的三维应力状态力学环境中,该力学环境将造成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结构面剪胀-闭合特征以及隙宽等剪切力学行为发生不同于直剪力学行为的变化,进而导致已有的围绕结构面直剪力学行为建立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估算模型、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和灾害防治对策可能不适用于该地质情况。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围压作用下岩石结构面的剪切力学特征研究,揭示结构面的形貌粗糙度与其围压作用下抗剪强度的关联性机理,进而为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对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以岩石结构面粗糙度表征及其围压作用下剪切力学行为研究为主题,制定了一种围压作用下岩石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颗粒流模拟分析,开展了岩石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综合参数、岩石结构面粗糙度表征、围压作用下岩石结构面剪切力学行为以及围压作用下结构面剪切力学行为的颗粒流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为同时考虑岩石结构面粗糙度的尺寸效应、各向异性和点间距效应特征,本文采用结构面平均起伏幅度和水平投影长度的比值(?)/L反映结构面粗糙度的尺寸效应特征,采用剪切方向上结构面潜在接触部位在垂直方向投影长度与水平方向投影长度比值的平均值Rvh反映结构面粗糙度的各向异性特征,采用不同点间距离散Barton标准轮廓线建立的粗糙度评价式反映结构面粗糙度的点间距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岩石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指标Mhl,并利用该指标建立了不同点间距的结构面粗糙度JRC评价式。2)基于围压作用下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和结构面形貌粗糙度表征,开展结构面形貌粗糙度与抗剪强度的关联性机理研究,充分考虑了侧向压力导致作用在结构面的法向应力σn增大、σn增大和抗拉强度σt减小将削弱结构面粗糙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作用。最终建立了围压作用下结构面抗剪强度模型,为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对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3)在结构面两侧颗粒组接触判别法基础上制定了围压作用下结构面剪切试验的颗粒流模拟方案。模拟结果与剪切物理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模拟再现岩石结构面剪切力学行为,可再现物理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进一步解释和验证结构面的剪切力学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储量相对丰富的褐煤资源的利用逐渐受到重视,燃烧是其主要利用途径之一。但因高水分含量、低热值及易自燃的特点导致其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运输成本高、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干燥提质降低褐煤中水分含量、提高褐煤的热值,是其高效转化的关键。然而褐煤活性基团丰富和孔隙发达的结构特征使其干燥提质后的表面稳定性较差,极易吸附水分子和氧分子进而引起煤质下降、自燃等。褐煤表面物化结构会随干燥提质过程
手性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功能材料,不仅具有可调的发射波长、优越的光稳定性、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手性,使其在生物、化学和医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拓宽CQDs在靶向成像、手性催化、手性识别和手性检测等领域的应用。针对目前手性CQDs制备不成熟、发射波长较短和手性来源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论文旨在采取手性立体结构继承的策略,选用不同
高锰、铝含量的奥氏体单相Fe-Mn-Al-C钢具有强度高、密度低、冲击能量吸收值高、塑性伸长率高、可时效强化等优点,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汽车结构材料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热处理过程中,Fe-Mn-Al-C钢能够发生多种相变过程,如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奥氏体中析出κ-碳化物以及β-Mn相。κ-碳化物是一种面心立方的钙钛矿结构碳化物,它的析出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同时,由于其具有与奥氏体接近的晶格常数
新形态下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三全育人",这类课程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试图探索在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中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以提升育人效果。通过理论研究来厘清理念,通过调查来分析课程育人的现状,通过实践来探索有效的育人方式。提出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课程育人从传统课堂拓展至学生社团等生活空间及网络空间,课程群内多门课程协同育人实现项目情境的呼
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刮板输送机的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近年来,有关中部槽的摩擦学问题研究多从单因素角度分析对于中部槽磨损的影响,然而,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运行工况复杂,影响磨损量的因素较多,对于多因素耦合作用影响研究十分必要。中部槽在运输过程中承受了来自煤、矸石、刮板链及刮板的摩擦作用及冲击,磨损过程中受到煤散料、中板材质及工况等多因素的制约,严重的磨损失效及断裂,极
在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大势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号召下,煤炭行业必须加快解决煤炭低碳化利用和碳去除技术问题,而固液分离技术又是实现煤炭清洁低碳化利用的前提和保障。目前面向矿物脱水已有技术、方法及设备运用于生产,然而,针对滤饼结构及渗流机理的研究却依旧欠缺,严重制约了固液分离理论和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真空过滤试验、滤饼结构表征、渗流数值模拟、渗透率模型推导为主线,从滤
煤炭在我国化石资源中占比最大,这使得我国极其重视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优质煤种的大量消耗,对低阶煤资源的高效利用日益引起关注。众多研究表明,高效热解技术是实现低阶煤充分利用的最有前景技术之一。热解反应极其迅速,且对停留时间要求严格,因此本课题选择下行床作为低阶煤热解反应器。考虑到计算机模拟在现代化工工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本论文主要从数值计算的角度展开相关工作。首先基于体积通量观点分析了下行床
油页岩属于沉积岩,矿物的天然沉积和排列造成其在物理、传热、渗透及力学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较强各向异性。油页岩原位开采是指油页岩在地下实施高温干馏,在这个过程中油页岩物理力学特征各向异性随温度改变,这将会影响油页岩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温度传导规律、渗流规律、污染物迁移规律和井筒稳定性。因此,揭示实时高温作用下油页岩的热物理特征、渗透特征、力学特征、变形特征各向异性演化规律对油页岩原位开采高效进行具有重要意
煤系气是指与煤系地层有关的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统称煤系三气。我国石炭-二叠系地层广泛发育着煤层气、页岩气、砂岩气复合成藏的煤系气藏,对于该类气藏实施多层合采可有效提高单井产气量、储量动用程度、开采年限和产气率等。但目前煤系气的开采主要以煤层气为主,而对复合储层煤系气合采的研究与应用较少。煤系气在复合储层中的运移规律与在单一储层中不同,其不仅存在层内流动,还存在层间流动,并且两者耦合作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