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中,完美的资本市场是不存在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问题很普遍。任何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融资约束影响,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又受制于其融资能力的大小。当企业进行融资时,首选是内部现金流,因为这是最直接也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所以企业在外部融资受到的约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支出,公司的投资行为都会不同程度的与企业内部的现金流相关联,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投资决策以及内部现金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虽然资本市场正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大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板块,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块市场给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和发展的平台。而在如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加上制度背景,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在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的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其内在原因与影响。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探究、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结构上首先对相关理论梳理后,进行文献综述,比较不同的分析模型上后选择适当的检验模型,然后选取201-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相关指标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化的手段,选择相应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样本的约束融资指标,再在总样本和不同约束条件下用检验模型分别进行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关系的检验,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抗财务风险能力、不同政策、不同地区影响下企业投资行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结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创新内容;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投资与现金流关系的理论发展过程,重点介绍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以及投资与现金流的定义;
第三部分为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关系分析,主要包括中小板块上市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介绍,简述融资情况,结合理论分析其成因;
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相关假设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概念的界定、指标的选取等。其中在概念的界定和指标选取计量中重点介绍了融资约束指标的概念以及计算过程;
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主要是利用构建的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分组检验和假设回归检验,包括两大部分:全样本下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关系分析及动因研究、分类样本下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关系研究;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对策,根据实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深层原因,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考虑政策因素、地域发展因素,根据火炬计划企业与非火炬计划企业、江浙沪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对比来分析企业内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同时借鉴Altman-Z值模型来选取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计量,构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指标,再以抗财务风险能力作为融资约束的分类标准,避免了因中小板企业中因投资随意性和连续性差而造成的企业融资约束无法衡量的情况,从融资约束的深层层面分析公司所受到的融资约束。
经过相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有
1.中小板块上市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成正相关性。表现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越高,企业的投资活动越多,当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增强时,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会变得更加有序,企业能够识别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与危机,消除项目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投资项目中获得的利润增多,产品销量增加,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也随之扩大,这些形成了一个正效应。
2.不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高低,其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都是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所致。分析结果显示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企业并不存在之前研究出现的由于代理成本造成的融资约束,而是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一样受信息不对称影响,造成投资偏好于内部现金流。
3.我国国情下政策、地区间的差异形成软约束,会对企业正常的融资行为造成影响。研究发现,因政策偏向原因,重点扶持的火炬计划企业受到的约束要小于其他非火炬计划企业。在地区差异方面,西南地区的企业表现出的融资约束虽比江浙沪地区企业严重,但差别并不大,分析后得知这可能与最近民间贷款引发的集体不信任和国家西部开发政策有关。
本文的不足之处样本的选取上整体的时间跨度和广度因现实因素限制还不够充分,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上可能考虑不够全面,指标选取不够完整,同时因笔者知识和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研究不全面、表述不清晰的问题,这些在今后都会不断加深研究,予以改进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虽然资本市场正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大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板块,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块市场给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和发展的平台。而在如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加上制度背景,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在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的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其内在原因与影响。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探究、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等。结构上首先对相关理论梳理后,进行文献综述,比较不同的分析模型上后选择适当的检验模型,然后选取201-201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相关指标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化的手段,选择相应的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样本的约束融资指标,再在总样本和不同约束条件下用检验模型分别进行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关系的检验,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抗财务风险能力、不同政策、不同地区影响下企业投资行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结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创新内容;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投资与现金流关系的理论发展过程,重点介绍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自由现金流假说以及投资与现金流的定义;
第三部分为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关系分析,主要包括中小板块上市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介绍,简述融资情况,结合理论分析其成因;
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相关假设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概念的界定、指标的选取等。其中在概念的界定和指标选取计量中重点介绍了融资约束指标的概念以及计算过程;
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主要是利用构建的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分组检验和假设回归检验,包括两大部分:全样本下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关系分析及动因研究、分类样本下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关系研究;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对策,根据实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深层原因,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从我国国情出发,考虑政策因素、地域发展因素,根据火炬计划企业与非火炬计划企业、江浙沪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对比来分析企业内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同时借鉴Altman-Z值模型来选取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计量,构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指标,再以抗财务风险能力作为融资约束的分类标准,避免了因中小板企业中因投资随意性和连续性差而造成的企业融资约束无法衡量的情况,从融资约束的深层层面分析公司所受到的融资约束。
经过相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后,本文得出的结论有
1.中小板块上市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成正相关性。表现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越高,企业的投资活动越多,当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增强时,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会变得更加有序,企业能够识别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与危机,消除项目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投资项目中获得的利润增多,产品销量增加,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也随之扩大,这些形成了一个正效应。
2.不论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高低,其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都是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所致。分析结果显示抗风险能力较高的企业并不存在之前研究出现的由于代理成本造成的融资约束,而是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一样受信息不对称影响,造成投资偏好于内部现金流。
3.我国国情下政策、地区间的差异形成软约束,会对企业正常的融资行为造成影响。研究发现,因政策偏向原因,重点扶持的火炬计划企业受到的约束要小于其他非火炬计划企业。在地区差异方面,西南地区的企业表现出的融资约束虽比江浙沪地区企业严重,但差别并不大,分析后得知这可能与最近民间贷款引发的集体不信任和国家西部开发政策有关。
本文的不足之处样本的选取上整体的时间跨度和广度因现实因素限制还不够充分,在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上可能考虑不够全面,指标选取不够完整,同时因笔者知识和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研究不全面、表述不清晰的问题,这些在今后都会不断加深研究,予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