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传统的翻译理论要求译文在风格,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认为译者是“仆人”,而译者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则是“戴着脚链跳舞”。女性翻译工作者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地位与男性的落差,更是被看作“仆人的仆人”。直到20世纪70年代,翻译界迎来了一个跨学科的文化转向,翻译的主体才逐渐得到重视,也由此产生了对其不同的研究方法,女性主义视角是其中很突出的研究视角之一。女性翻译主义理论也应运而生。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原文和译文一直被视为“主仆关系”。而译者和高高在上的原作者相比,地位十分卑微。原作被看做强有力的男性,译作则被视为地位低下的女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反对将女性和翻译视为社会阶级和文学最底层的概念,批判造成这种状态的男性权威,进而使得女性与翻译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女性翻译主义理论反对传统翻译中译者隐形的思想,强调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使翻译的主体---女性被听到,被看到,不在隐形。由此可见,和传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比,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可以被称之为“创造性的变革与叛逆”。《简·爱》是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女性身份的真实体验和深刻的文笔塑造了心怀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以及抗争精神的生动的女性形象---简·爱。夏洛蒂.勃朗特通过这个鲜明的女性主义形象,深刻的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作者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选定的译本为:男性译者黄源深的译本,女性译者祝庆英的译本。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本文揭示了不同性别的译者分别在对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以及简爱的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词汇选择,句子结构,篇章段落的不同特色,尤其强调女性译者的女性主义特色。本文通过比较还发现,女性译者能更准确更形象的在译文中再现女性形象,女性身份以及女性语言特色,能更加敏锐地体会原文中的女性主义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更加贴近原文。总之,女性译者对性别差异更为敏锐。她们能够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来突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同时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尽管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对于西方女性主义译者,中国的女性译者没有那么激进,但是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仍能发现翻译成果中出现的性别差异。由此可见,影响同一类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是译者的性别,这也再次证明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够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