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出行者存在小汽车使用偏好,在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大量的小汽车出行行为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很多城市采取了小汽车限行政策,力图通过直接减少小汽车使用数量的方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政策的作用下,小汽车使用受到限制,城市交通系统中出行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均会相应受到影响。微观层面,由于政策对出行者个体产生了影响,出行者根据自身受到的影响产生政策态度,采取相应应对行为,导致出行行为出现了变化。微观出行者个体行为集聚后,形成群体状态,使城市交通系统状态相应发生变化,再通过自身对交通状况的感知后选择出行方式,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带来长期影响,这一影响处于相对宏观层面。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多智能体建模的方法,针对天津市实施的小汽车限行政策,从微观出行个体和宏观交通道路流量状况的长短期影响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宏观影响方面,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短期宏观道路交通流量,应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不同限行强度对城市道路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特定时段的交通流量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小汽车限行政策可以起到在工作日降低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作用,降低幅度与限行强度相关但不一致;而非工作日交通流量较限行前出现了上升。城市交通系统短期微观影响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出行者对限行政策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对行为的影响。市民的政策接受度受预期效果、社会地位、责任归因、问题感知、公平性等五个因素的影响。政策接受度与应对行为之间存在联系,表现在低的政策接受度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原来采用公共交通通勤的私家车拥有者吸引到使用小汽车出行,以及令小汽车出行者产生更多的违规行为。限行政策对城市交通系统长期微观影响方面,采用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汽车限行政策对出行者的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使用倾向均产生了正向影响,其中公交出行倾向受公交出行感受影响较大,小汽车出行倾向则与限行前一致。限行效果可能会随着机动车总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模拟并验证了小汽车限行政策下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对可能出现的长期道路交通流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汽车限行政策与不同公交改善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小汽车限行政策作用下,改善公共交通的各类措施中,包括增加发车频率在内提升公交服务质量的措施相对更为有效,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根据上述对于小汽车限行政策的宏微观现象研究结果,对城市交通治理过程如何合理定位并使用小汽车限行政策进行了分析,并对后续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