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献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曾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为近现代山东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业绩被後人所敬仰。縱觐先辈学者对献唐先生学术的研究成果,发现他们主要集中在对献唐先生的生平传略和学衍成就的研究上,而且是從整体上,宏观方面的了解。殊不知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对於国学无所不涉,涉无不精。他一生写了大约50多种著作,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史学、文字音韻训诂学、文献学、图书馆学,各学科紧密联繁在一起。主要著作有《长安获古编校補》、《古代货币甄微》等。至今虽然有丁原基先生的《王献唐先生著述考》,搜列了先生的书目,但是还没有人從微观角度去深刻剖析先生的每一本著作的价值,特别是先生一些颇有价值的未定稿本。本文主要研究王献唐在一部著作—《楚辞韻考》,该稿本乃墨笔批写於清乾隆三年戊午弱水草堂刻屈複《楚辞新注》本中,虽属未定稿本,但是出自王氏之手,颇有创新之语,值得後人研究。论文结构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共分为三小部分:即作者生平著述考,《楚辞韻考》简介,《楚辞韻考》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王献唐对《楚辞新注》字音的辩证。《楚辞新注》8卷,所注限於屈原赋25篇及《九辩》《招魂》(屈複亦定为屈原所作)《大招》(景差),又以《天问》错简甚多,故作《天问校正》一卷附於《天问注》後。其叶韻本於毛奇龄《古今通韻》,注於字旁,注明字音。而觐其王氏所作《韻考》,審其标注韻目都是依据清王念孙的二十一韻部,凡入韻字都以墨笔圆圈标识在《新注》本的天头,注明韻部,由此可见屈氏《新注》韻脚字注音者与王批天头韻部是否相叶。第三章阐述《楚辞韻考》对王念孙二十一韻部的辩证。王氏对所谓“可商虎”的字,即《古韻谱》“異部叶韻之字”进行考证:王氏或補《古韻谱》所当者,或補《古韻谱》所可商者,然後对王氏的音韻学成就进行总的评述。第四章分析《楚辞韻考》对楚辞文献研究的辩证。本章以王献唐的《楚辞韻考》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相关楚辞研究材料,辩证分析了《楚辞韻考》与以往楚辞文献研究的差異性,找出此书在楚辞文献方面的独特价值,以期发现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第五章探讨《楚辞韻考》的缺陷。最後对本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