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得人类的生活条件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然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明显,农业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会影响农业生产,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而言,农业生产正处于依靠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塑料薄膜、机械作业等方式来增加产量的发展进程中,在“化学化+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下,农业已然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江苏省是水稻生产的大省,其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全国第五位。与旱地作物不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除了排放CO2、N2O等温室气体外,还排放CH4,使得水稻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较其他作物更多。因此,研究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碳排放结构和影响因素,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江苏省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提供指导。 本文的总体目标是从农户生产投入和规模的视角,探讨水稻生产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围绕这一目标,笔者首先从种植业生产碳排放边界界定、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三方面构建农业生产碳排放的研究框架,并基于宏观数据分析江苏省种植业生产碳排放的结构和时序特征;其次,在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农户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法和生命周期法,对水稻生产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借助外部性理论分析农业生产碳排放的经济学本质,概括种植规模对水稻生产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进一步利用计量模型对农户水稻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种植业生产碳排放的总体情况方面,2004-2012年江苏省种植业生产碳排放总量的均值为1857.30104tCe,年均增长率为0.44%,水稻种植CH4排放所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化肥、灌溉、柴油、农膜、农药所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依次降低,分别为62.07%、22.87%、7.33%、4.24%、3.50%;(2)在江苏省水稻生产的碳排放结构特征方面,江苏省农户生产1kg水稻的碳排放约为0.6422KgCe,从水稻碳排放结构特征来看,水稻生产甲烷排放的比重较大,包括农用能源(煤炭、柴油、电力)及工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水稻温室气体重要的来源;(3)从水稻主要排放源的地区比较来看,江苏省各地区主要排放源碳排放差异明显,在化肥方面,苏北的碳排放最高,苏中次之,苏南最少,碳排放表现为从北到南由多到少的趋势;在机械柴油方面,苏北的碳排放最少,苏中其次,苏南最多,碳排放呈现从北到南由少到多的规律;(4)在江苏省水稻生产碳成本的影响因素方面,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减少水稻单位产量的碳排放,种植规模对水稻单位产量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种植规模效益地区差异明显。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政府应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倡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进行适度规模种植,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2)政府应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范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引导农民由传统的高碳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的低碳生产方式转变;(3)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和低碳农业技术的操作指导,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应不断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经营收益,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培养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