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相关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术独尊的局面被打破,思想学术进入了一个活跃而又相互影响的时期,道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它被广泛用......
《文心雕龙·神思》中,作者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对"意象"进行论述,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意象理论。《神思》论述了想象和联......
《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被认为是“想象”由来已久,且持此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这是当代文论语境下的解读,具有明晰的时代特色。我们......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
辞赋是一种古老而典雅的文体,其创作开始于战国,成熟于两汉,绵延千年。古人从丰富的创作经验中抽绎出大量赋论,两汉重“赋用”,魏......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系宏大,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文辞雅丽的文学理论著作,深受广大学者推崇。学界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已有百年之......
中国古代文论通常以一种感悟式、形象化的方式表达文学理论问题,从而给人留下了缺乏或缺少体系性的印象。而刘勰和叶燮却要“立家”......
王弼的著作《老子注》《老子微指例略》《周易注》《周易略例》,是刘勰使用的许多概念、术语、认识论和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二人......
朱熹的“文从道中流出”与刘勰的“原道”观,都强调道是文的源头,这是本体论的文学观。但二者之间却存在根本区别,刘勰从自己的原道观......
南北朝时期,道教借助本土文化优势,与儒家联合在一起,对佛教进行猛烈批判。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刘勰出于维护佛教之目的,对......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
刘勰《文心雕龙》中多次提到了“驭”,“驭”充分体现着刘勰的文学态度及其实践价值.从“驭”的主体看,“驭”是作家在文学活动及......
中国古典文论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最为肥沃的土壤.本文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六观”说和......
刘勰在《知音》篇提出了“六观说”,这是《文心雕龙》中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对当今文学的批评与鉴赏具有......
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刘勰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意为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需要保持内心澄明,从容宽舒,方能见文思于笔端......
摘 要:《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其对南北朝及以前的重要文学作品和文章做了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学术传承的......
刘勰与钟嵘在“情”与“采”的诗学观上存在相似之处:都强调“情”重视“采”,树立“情”“采”结合的审美理想,都批判用“采”过......
刘勰《文心雕龙》从第二十六篇《神思》到第四十四篇《总述》的十九篇,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是刘勰关于创作论的论述。其中《体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发出了“知音之难”的感叹,从“知”的对象来说,音实难知;从“知”的主体来说,知实难逢。“知音之难......
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篇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会通适变”问题,首创了文论领域的“通变”说。在这一学说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下,......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自成体系且体大虑周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并且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龙学”。日本对《文心雕龙》的研......
“修辞问句/反问”是一种跨文化的重要语言现象。已有相关研究数不胜数,但大都围绕修辞问句的语用功能、语义特征或句法结构,针对......
刘勰曾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
《文心雕龙?神思》是刘勰文学创作论的总纲,其语言颇具艺术价值.在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背景下,运用刘勰的文学语言观从文采、思想......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称“比显而兴隐”,只是就其外部表征所做的区别.在《比兴》篇的论述中,存在着“比多而兴少”的轻重......
《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着眼于文学创作中物我关系的探讨,由此阐明“物”与“我”的能动关系,以及文学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
刘勰《文心雕龙》对古代诗学批评与鉴赏所倡导的“六观”,与谢赫《古画品录》所倡导的创作理念及批评准则的“六法”,在审美观念与......
摘要:本文试图对《文心雕龙》“感物”说的理论建构进行分析,具体从其内涵,即情、感、物和志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发现,刘勰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人文社科项目“《文心雕龙》应用文体理论价值及现代意义”(项目编号:17SB0435)研究成果。 摘 ......
《神思》篇作为《文心雕龙》论述写作方法的首篇,是“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神思”的梳理发现,在《文心雕龙》......
摘 要:《文心雕龙·正纬》在“文之枢纽”中处于相对冷门的位置,其意义并未得到全面的理解,关于刘勰谶纬观的讨论也始终存在分歧。《......
“神与物游”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被认为是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所作出的探索。它谈到了艺术想象......
摘 要:“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刘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衷”、“折中”概念加以再认识的运用到论文中,构建起独具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及民间文学有着较为公正客观的论述.本文主从《乐府》篇和《谐隐》篇分析刘勰的民间文学思想的产生、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一词作为文学批评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认为“风”的典范是司马相如的《大......
南朝齐梁时期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其评述内容涉及到了中国文学发展到南朝宋齐时期的几乎所有......
本文将刘勰《文心雕龙》、刘知幾《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三书作为体系展开研究,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学术观念的演变和特点,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