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以甲氧基丙烯酸酯为活性基团,可通过与真菌线粒体复合体III中的细胞色素bc1的Qo位点相结合来阻断呼吸电子链传递达到杀菌效果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因其高效广谱的杀菌活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自开发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广泛使用。与此同时,多种植物病害对其产生了抗药性,且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残留问题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威胁也日益严峻。因此,深入研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环境行为归趋,探索高效环境友好的该类杀菌剂新型替代品,从而延缓抗性问题、延长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之一。苯醚菌酯是我国研发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各地田间试验显示,苯醚菌酯对多种植物病害均表现出高效的杀菌活性,且所需的田间施药量显著小于同类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有关苯醚菌酯在其登记作物黄瓜中的吸收运转与代谢规律尚不清楚,鉴于此,本论文以放射性14C标记的苯醚菌酯为研究对象,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分析仪器,研究了苯醚菌酯在登记作物黄瓜中的吸收运转和定向积累规律,分析鉴定了其在黄瓜植株中的代谢产物,明确了其在黄瓜中的代谢途径,为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苯醚菌酯的环境安全性、膳食风险性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更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苯醚菌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其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药物研究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剂型(悬浮剂,SC;乳油,EC)的14C-苯醚菌酯在三叶期黄瓜植株中的吸收运转和定向积累规律。施药480 h后有28.2%(SC)和31.2%(EC)的14C-苯醚菌酯被吸收进入三叶期黄瓜植株,且绝大部分积累在受施叶片中。标记叶亚细胞分布试验表明细胞壁是苯醚菌酯的主要贮藏部位。两种剂型被吸收的苯醚菌酯均可在植株中发生双向运转并系统地分布在植株各部位,其中标记叶上部叶的定向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下部叶,表明苯醚菌酯更易向顶运输。SC苯醚菌酯在植株各部位的残留量与残留浓度均显著高EC剂型,因此SC苯醚菌酯比EC苯醚菌酯的环境安全性更高。(2)14C-苯醚菌酯在成熟期黄瓜植株中的吸收运转和定向积累规律。在成熟期黄瓜植株营养器官中,超过80%的14C-苯醚菌酯积累在受施叶片中不易发生运转,各营养器官按残留浓度由高至低排序为:标记叶>下部茎>新生叶>上部茎>根部。14C-苯醚菌酯在生殖器官中的定向积累总量显著低于营养器官,且主要分布在标记果实中。其中,标记果实果皮中的14C-苯醚菌酯最高残留浓度达1.3 mg kg-1,而在标记果实的果肉中的残留浓度则不高于0.027 mg kg-1;新生果实中14C-苯醚菌酯的积累量极低,最高残留浓度仅为0.005 mg kg-1。苯醚菌酯在黄瓜果实中的日摄入量估计值最高为0.0017 mg(kg bw)-1 day-1,远低于其日允许摄入量(0.1 mg(kg bw)-1 day-1),表明食用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施用苯醚菌酯后的黄瓜果实所带来的膳食风险较低。(3)14C-苯醚菌酯在成熟期黄瓜植株中的残留、产物组成与代谢途径。14C-苯醚菌酯在成熟期黄瓜植株标记叶、标记果实果皮以及果肉部位的结合残留量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其可提态残留量随时间逐渐降低,各部位按最终可提态残留量的高低排序如下:标记果实果皮>标记叶>标记果实果肉。苯醚菌酯母体在成熟期黄瓜植株不同部位的半衰期不同,在标记叶、果皮、果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4天、11天和10天。对14C-苯醚菌酯可提态残留组成进行分析,共发现鉴定了苯醚菌酯母体及其6种代谢产物:酸式苯醚菌酯(BKM-M1)、羟基化苯醚菌酯(BKM-M2)、乙酯化苯醚菌酯(BKM-M3)、脱甲基的乙酯化苯醚菌酯(BKM-M4)、羟基化苯醚菌酯与葡萄糖的轭合物(BKM-M5)、脱甲基的乙酰化羟基苯醚菌酯(BKM-M6)。在标记果实果肉部位中发现了苯醚菌酯母体以及其中4种代谢产物(BKM-M1、BKM-M2、BKM-M5和BKM-M6),且各产物最高残留浓度仅为0.012 mg kg-1,远低于OECD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在标记叶和标记果实果皮部位发现了苯醚菌酯母体及其6种代谢产物。根据残留含量占比与最高残留浓度,苯醚菌酯在成熟期黄瓜植株标记叶中的残留定义为苯醚菌酯母体,在标记果实果皮部位的残留定义为苯醚菌酯母体、BKM-M1和BKM-M2。根据各代谢产物结构与动态含量变化推测了苯醚菌酯在黄瓜中可能的代谢途径包括I相代谢和II相代谢共3条。代谢途径1:母体首先发生脱甲基反应形成I相代谢产物BKM-M1,再与植物体内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形成II相代谢产物BKM-M3,再发生脱甲基反应形成II相代谢产物BKM-M4。代谢途径2:母体首先发生羟基化反应形成I相代谢产物BKM-M2,再与一分子葡萄糖发生轭合反应形成II相代谢产物BKM-M5。代谢途径3:I相代谢产物BKM-M2的羟基发生乙酰化并脱去一分子甲基形成相应的II相代谢产物BKM-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