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特性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是一种全局性、无损伤、快速监测的方法,具有突出的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大多数损伤识别方法只能进行损伤定位和定性判断损伤程度,能反应实际损伤程度的损伤识别方法不多,普遍存在定量误差较大、计算复杂的特点,有些还用到基准有限元模型。此外,由于忽略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不多。因此,研究能够正确反应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方法,是采用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敏感性参数的选择决定着损伤程度定量的成败,本文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敏感性参数选择和建立损伤程度与敏感性指标的显式关系出发,对简支梁和连续梁测点间全损伤形式和测点间局部损伤形式的损伤定量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不同长高比下不同梁理论对应的简支梁模型,将不同梁理论所求的解与弹性梁理论所求的解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梁理论的固有频率相对误差得出不同梁理论的适用范围,为结构损伤识别数值模拟验证在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依据。2.以实现结构损伤程度定量为目的,基于位移曲率与刚度的确定关系,对结构损伤程度定量公式进行推导,建立起结构损伤程度关于位移曲率变化的显式关系。由于位移曲率是静力参数,存在诸多缺点,因此寻求位移曲率的动力特性指标近似表达式,从而建立损伤程度关于动力特性指标的显式表达式。位移曲率指标的动力特性等价近似指标有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曲率模态差指标、模态应变差指标。由于模态应变差指标需应变片靠近损伤区时才比较敏感,因此不对模态应变进行研究。3.针对实际工程中损伤具有任意性,基于串联弹簧原理和线刚度思想提出测点等效线刚度损伤程度,建立测点等效线刚度损伤程度识别值与局部实际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线性插值原理提出损伤区间中间位置定位公式,基于位移叠加原理提出任意损伤长度定长公式,实现简支梁任意损伤长度的损伤程度识别。而对于连续梁由于弯矩重分布的影响,其任意损伤长度识别将有待进一步研究。4.针对损伤形式为裂纹的情况,等效线刚度难以正确反应实际损伤情况,因此基于裂纹的振动分析,采用集中柔度模型用扭转弹簧刚度减少来模拟损伤,提出裂纹串联等效线刚度模型,建立裂纹高度与测点等效线刚度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裂纹高度定量。5.由于均匀荷载面曲率差与曲率模态差在损伤定位与定量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已有的指标基础上,研究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与曲率模态差指标的替代指标。(1)针对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难以识别超静定结构中位移拐点处的损伤,存在损伤漏判现象,且损伤定量时,在位移拐点处存在峰值干扰,提出逐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指标。并吸取模态柔度曲率矩阵差、模态柔度差曲率矩阵采用行、列2次差分可以克服位移拐点处损伤无法识别的特点和均匀荷载面曲率差采用逐行相加的思想提出模态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指标。对现有的柔度曲率指标(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柔度曲率矩阵差、柔度差曲率矩阵)以及本文所提的逐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指标对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损伤识别。对连续梁中由于弯矩重分布引起的损伤程度识别值偏小的情况,提出考虑弯矩变化的迭代损伤程度识别方法。(2)针对曲率模态差指标无法识别模态振型节点处的损伤,无法正确反应实际损伤程度的缺点,但低阶曲率模态差更能反应实际损伤位置的优点,并考虑到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可以正确指示损伤位置,因此,本文吸取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的优点引入频率权值使低阶模态占主要比重,提出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采用现有曲率类指标(曲率模态差、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以及本文所提的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对简支梁和连续梁进行损伤识别。(3)研究表明能够实现简支梁损伤程度定量的指标有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能够实现连续梁损伤程度定量的指标有逐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4)在模态振型上施加高斯白噪声,分析各指标的抗噪性能,研究表明本文所提的柔度矩阵曲率范数差指标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逐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的抗噪性能次之,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的抗噪性较差,但频率权值叠加曲率模态改变率指标指标具有不用对振型进行质量归一化的优点。6.以简支梁为例,采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分析不同长高比对不同梁理论损伤识别的影响,得出不同梁理论进行模态分析的适用范围。7.采用均匀荷载面曲率差对长高比为20的不同简支梁模型进行分析,考虑不同损伤形式、支座约束位置、测点提取位置、曲率曲线连续性对损伤程度定量的影响。8.针对简支梁模型中基准数据缺失的情况,提出分步多项式拟合的数据重构方法,实现仅利用损伤状态的模态参数对结构进行损伤定位与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