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即低位结扎IMA)或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即高位结扎IMA)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120例(低位结扎组61例,高位结扎组59例),(1)使用病理学方法分析IMA根部区域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根据其影响因素来指导对两种术式的选择。(2)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和术后情况(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结果:1、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径、肿瘤侵犯肠壁深度、肿瘤位置、病理分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2、肿瘤浸润深度为p T1和p T2期患者均无IMA根部淋巴结转移;p T3、p T4期直肠癌患者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8%、20%,明显高于p T1和p T2期。此外,腹膜反折以上组、低分化组、非管状腺癌组出现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更高。(表3)3、低位结扎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淋巴结收获数量方面与高位结扎组无差异(P>0.05),在吻合口瘘、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高位结扎组无差异。(表4、表5)4、低位结扎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明显早于高位结扎组(P=0.137)。术后3个月低位结扎组便频患者比例低于高位结扎组(43.2%和59.5%),但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93)。(表5)结论:1、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分化较低、浸润深度达p T3或p T4的患者,其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宜行高位结扎IMA并彻底清除根部淋巴结。2、IMA低位结扎组在淋巴结收获总数方面与高位结扎组无差异,在吻合口瘘、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高位结扎组无差异。3、IMA低位结扎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早,术后便次较多患者比例低于高位结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