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温莎(1919-2003)是当代美国文坛重要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琥珀》作为一部历史言情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女性生活,不管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很有特色,是一部具有争议的作品。自1944年出版以来吸引了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在文坛上引起强烈震撼,曾一度受到文学评论家的抨击,甚至在波士顿被纳入禁书之列,但这根本阻止不了读者对它的喜爱。在1947年《琥珀》甚至被好莱坞搬上银屏,改拍成电影《除却巫山不是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琥珀》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放在作者的思想来源、小说的写作背景以及主题的探讨上,但针对文本的具体分析还没有看到;国内学者的研究除了对作者及其作品做整体介绍外,主要放在对文本的具体分析上,从女性主义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琥珀》。本文尝试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是基于她的代表作《第二性》来解读《琥珀》中女主人公琥珀坎坷、悲剧的命运。《第二性》被誉为女性主义运动的“圣经”,提出了“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论,简要介绍作者凯瑟琳·温莎的生平和小说《琥珀》的内容,国内外对《琥珀》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结构所在。第二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理论,特别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第三部分结合文本从婚姻、经济、社会地位和道德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琥珀的悲剧。第四部分进一步探讨了琥珀悲剧命运,并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详细说明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只能处于他者的地位。琥珀对伯鲁全身心的爱让她义无反顾的付出一切远赴美洲,得到的却是一场空。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更深刻理解温莎笔下琥珀悲剧命运的必然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