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人口生存需求和企业经营索取的双重压力下,林区木材产量大大超出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导致了国有林区陷入可采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中。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及经济转型规划等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2014年4月1 日启动的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意味着国有林区必须进行由“木”到“非木”的经济转型,而发展林下经济无疑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最重要产业寄托之一。当前林业社会化服务受到了学者们很多的关注,但是针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关注的较少。那么,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微观的职工家庭对哪些社会化服务有较强的需求意愿,怎么建设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这是本文所以要研究并回答的问题。本文利用2014年实地调研的数据,从服务供给者和服务需求者两个角度着手,分别分析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以及职工家庭对各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意愿和在从事林下经济生产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国有林区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情况发现:政府和林业局是职工家庭发展林下经济社会化服务的最重要供给主体,甚至是唯一的主体,职工家庭对其的服务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社会服务动力不足、体系覆盖区域有限、体系建设资金有限、体系建设宣传力度小够等问题,而完善的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设起来。通过分析国有林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情况发现:职工家庭对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表现出很强的需求意愿,这表明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社会化服务还远远未达到均衡的状态;同时职工家庭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市场信息匮乏、生产资料供给不足、资金瓶颈制约、产品滞销、技术于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职工家庭对已获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因素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林下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以及职工家庭在获取服务时的相关感知都会影响其对已获社会化服务的满意度。然后,借鉴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具有代表性国家成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模式,结合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完善了以职工家庭需求为导向的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后从服务供给者和服务需求者两个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完善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