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由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其生长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许多新的格局分析方法被应用于更准确地描述植物的空间分布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生态学的空间模拟和模型的迅速发展,生态学家又把目光投向了对于格局产生机理的探讨。
本文以东灵山地区白桦林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格局形成的机制。
应用Ripley’sK和O-ring分析法,对两块样地中的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0-ring分析的结果对于空间格局的描述比Ripley’sK分析更为准确;两块样地中物种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点格局的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物种分布的一次特征划分均质区域,对于准确描述物种空间分布的二次特征是非常必要的。在划分均质区域后的点格局分析表明:小龙门林场南沟中的白桦、棘皮桦以及山杨,在小尺度(3-13m)上有显著的聚集分布,在其他尺度上大多为随机分布格局。东灵山主峰东坡样地中的白桦、棘皮桦在分析尺度上基本保持随机分布格局。
将随机死亡假设检验,死亡前后格局变化比较的分析的结果与邻体竞争指数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小龙门林场南沟样地中的白桦和山杨的种内竞争都较为激烈:白桦和山杨死亡个体的聚集格局是由种群种内竞争的结果,同时山杨死亡个体的聚集格局还可能是与白桦、棘皮桦的种间竞争造成的。东灵山主峰东坡样地内的白桦,其种内的竞争造成了死亡个体在小尺度上的聚集格局。两个样地中棘皮桦的格局并不是由种内或种间竞争引起的,它表现出一种随机分布格局。
经过以上研究,初步认定:空间异质性、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东灵山地区白桦林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并且这种格局还将会随着群落发育阶段和群落组成成分的变化而继续改变。